以下是根据相关法规和行业实践整理的培训中心章程及管理制度框架,结合了多个地区的规范性文件和实际案例,适用于非营利性或营利性培训机构,供参考:
培训中心章程框架
第一章 总则
1. 机构名称与性质
明确全称、简称、英文译名;登记地址;机构性质(如民办非企业/企业法人);办学许可证编号等。
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第3条、第12条
2. 办学宗旨与业务范围
规定教育目标(如“培养技能型人才”)、服务方向(学历/非学历教育)、业务范围(课程类别、培训对象等)。
示例:网页13明确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涵盖职业技能培训
3. 举办者权利义务
列明出资方式、资产归属、决策参与权及退出机制。
参考:网页42规定举办者需提供办学条件并接受监督
第二章 组织机构
1. 决策机构(理事会/董事会)
依据:网页42明确理事会为最高权力机构;网页13规定理事会决策重大事项
2. 执行机构(校长/主任)
参考:网页49规定校长全面负责教学科研管理
3. 监督机制
设立监事会或教职工代表大会,监督财务和重大事项合规性。
第三章 教育教学管理
1. 教学规范
依据:网页26强调教学计划与评估制度
2. 学员权益保障
第四章 资产与财务管理
1. 经费来源
包括学费收入、社会捐赠、资助等,营利性机构需明确利润分配规则。
参考:网页13规定经费来源及使用原则
2. 财务制度
依据:网页42要求财务公开透明
第五章 章程修改与终止
1. 修改程序
需经2/3以上理事同意,报审批机关核准。
2. 终止条件
因合并、分立或无法继续办学时,依法清算并处理剩余资产。
配套管理制度要点
1. 员工管理
2. 教学管理
3. 安全与卫生
4. 档案管理
法律依据与风险规避
附件建议:教学计划表、学员管理制度、安全应急预案模板。
引用文件:可参考浙江省《校外培训机构章程示范文本》(网页1)及教育部高校章程制定办法(网页15)。
以上内容需结合当地教育部门具体要求调整,并聘请法律顾问审核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