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设计框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莎士比亚的生平、创作背景及人文主义思想。
掌握剧本的戏剧冲突,梳理情节脉络(如“一磅肉”契约的核心矛盾)。
分析人物形象(夏洛克的贪婪冷酷、鲍西娅的机智果敢、安东尼奥的慷慨仁爱)。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角色朗读或表演,体会戏剧语言的个性化与生动性。
分组讨论戏剧冲突的起承转合,理解悬念设置与高潮设计。
3. 情感与价值观
探讨人文主义精神对封建压迫的批判,思考正义、宽容与金钱价值观的冲突。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戏剧冲突的推进(夏洛克坚持“照约执行”到鲍西娅逆转判决)。
人物性格分析(夏洛克的复杂性:既是高利贷者的代表,又是种族歧视的受害者)。
难点:
理解莎士比亚语言的双关、比喻等修辞手法。
结合时代背景,辩证评价夏洛克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环节
播放《威尼斯商人》电影片段或展示威尼斯贸易场景图片,激发兴趣。
提问:“如果朋友陷入生死危机,你会如何帮助他?”引出安东尼奥与巴萨尼奥的友情。
2. 文本研读
情节梳理:通过表格或思维导图,整理法庭审判的四个阶段(夏洛克坚持割肉→鲍西娅登场→“割肉不流血”的逆转→夏洛克败诉)。
语言赏析:
夏洛克的台词:“我向他要求的这一磅肉,是我出了很大的代价买来的!”(体现其偏执与报复心理)。
鲍西娅的台词:“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展现人文主义理想)。
3. 深度讨论
分组辩论:“夏洛克是否值得同情?”结合犹太人在16世纪欧洲的处境。
对比阅读:分析莎翁其他作品(如《哈姆雷特》)中的法律与人性主题。
4. 拓展活动
创作剧本续写:假如夏洛克在败诉后回到家中,会发生什么?
模拟法庭:学生分别扮演律师、法官等角色,重现审判场景。
二、课件PPT设计建议
内容模块
1. 封面页
标题:《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的法庭博弈与人性之辩
背景:威尼斯水城图片或戏剧海报。
2. 作者与背景
莎士比亚生平与作品地图(标注四大喜剧与悲剧)。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与威尼斯商业社会背景。
3. 剧情与冲突
动态时间轴:展示“借款→违约→审判”的情节发展。
关键矛盾图示:夏洛克的“契约正义” vs 鲍西娅的“法律智慧”。
4. 人物分析
对比表格:夏洛克(贪婪/复仇/种族压迫) vs 鲍西娅(机智/仁慈/人文理想)。
经典台词摘录(配人物剧照)。
5. 主题探究
关键词云:法律、金钱、宽容、复仇、种族歧视。
人文主义思想在剧中的体现(如鲍西娅的“慈悲说”)。
6. 课堂互动
选择题:夏洛克的动机是(A.金钱 B.复仇 C.宗教仇恨)。
分组任务卡:为剧中人物撰写“心理独白”。
三、教学资源推荐

戏剧视频:推荐BBC版《威尼斯商人》庭审片段(约15分钟)。
拓展阅读: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选段,体会其语言风格。
学术论文:朱生豪译本的语言特色分析(供教师参考)。
通过以上设计,学生既能深入理解剧本的文学价值,又能通过互动活动培养批判性思维与表达能力。教案与课件需根据实际学情灵活调整,如高中生可侧重文本分析,初中生可增加角色扮演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