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度要点
1. 责任主体
学生晨午检:班主任为第一责任人,负责每日检查并记录;校医或卫生室负责复核异常情况并上报。
教职工晨午检:由部门负责人或工会组长检查,汇总至学校办公室。
2. 检查内容
四步法:
摸:检测体温(≥37.3℃为异常);
看:观察面色、精神状态及皮疹等;
问:询问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及接触史;
查:排查携带危险物品或传染病暴露史。
3. 零报告制度
即使无异常情况,每日需上报,确保数据完整性和疫情监测有效性。
4. 复课要求

传染病学生需持医院康复证明返校,发热者需隔离满7天且体温正常。
二、晨午检流程
1. 时间与地点
晨检:早晨入校时(小学不早于8:20,中学不早于8:00),在教室或校门口进行。
午检:下午第一节课前,由任课教师或班主任负责。
2. 操作步骤
入校筛查:通过测温通道进行首次体温检测,异常者复测。
班级检查:班主任二次测温并记录,重点关注缺勤学生。
信息登记:填写《晨午检记录表》,包括体温、症状、缺勤原因等,并上报至卫生室。
3. 多级防控
家长预检:学生到校前需在家测温,异常者暂缓入校。
学校复检:校医对可疑病例进一步排查,必要时联系疾控部门。
三、异常情况处理
1. 隔离与送医

发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者,立即隔离至临时观察区,通知家长送医,并追踪诊断结果。
健康码异常(黄码/红码)人员禁止入校,需居家观察或核酸检测。
2. 疫情上报
班级或学校出现聚集性病例时,1小时内上报教育部门和疾控中心,启动应急预案。
3. 追踪管理
对因病缺勤学生每日电话随访,记录病情进展,确保“不带病上课”。
四、教职工晨检要求
1. 检查流程
教职工需主动报告健康状况,出现症状立即离岗就医,禁止带病工作。
部门负责人每日汇总教职工健康信息,异常情况同步上报。
2. 责任落实
隐瞒病情或虚报信息者将追责,确保制度执行到位。
五、特殊时期调整
1. 疫情防控强化
健康码查验:入校时检查健康码,异常者按预案处理。
线上教学衔接:因病缺课学生通过线上资源学习,作业不做硬性要求。
2. 季节性防控
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加强教室通风、消毒,减少集体活动。
六、制度保障
培训与演练:定期培训晨检人员,组织应急演练,提升疫情响应能力。
物资储备:学校需配备足量体温计、消毒液等,动态调整防疫物资。
引用来源
以上内容综合自各地教育部门及学校发布的晨检制度文件,具体细则可参考:
常规流程:
疫情强化措施:
教职工管理:
复课与隔离要求:
如需了解特定地区的详细规定,可查阅当地教育局或学校官网发布的最新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