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织领导与责任体系构建
1. 强化领导机制
各地普遍成立平安建设领导小组,由党政主要负责人牵头,明确职责分工,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例如,某乡镇通过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问题,并将平安建设纳入考核体系,确保责任层层压实。
2. 完善责任链条
通过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实现责任到人。如甘孜州落实“转作风、作贡献、守纪律”要求,将安全生产与森林防火责任细化至州县包保领导和基层网格员。
二、制度完善与法治保障
1. 规范制度建设
修订《机关效能建设制度》《首问首办制度》等,强化依法行政。某地通过行政执法责任制分解执法权限,定期考核评比,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
2. 矛盾化解机制
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矛盾纠纷常态化排查调处机制。义乌市开展“大巡防、大排查、大整治、大化解”行动,通过网格化巡查和“平安服务队”联动,实现矛盾化解率超99%。
三、社会治安与风险防控
1. 治安防控体系升级
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立体化防控网络。例如,陕西加强重点区域巡逻,落实“1、3、5分钟”快速响应机制;梁平区建设智能化监控系统,强化最小应急单元处置能力。
2. 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对重点领域(如消防、交通、地质灾害)拉网式排查。甘孜州针对森林草原火险高发期,推广“甘快传”小程序,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隐患举报。
四、基层治理与群众参与
1. 夯实基层基础
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整合党群服务中心、信访调解等功能。如襄阳欧庙镇通过优化平安办与综治中心协同机制,提升矛盾调处效率。
2. 群防群治动员
义乌市发动2500余名志愿者组成“平安服务队”,开展24小时巡防,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治理氛围。学校领域则通过安全教育课程和家校协作,增强师生安全意识。
五、宣传教育与科技赋能
1. 多元化宣传
利用横幅、讲座、新媒体等多渠道普及平安知识。梁平区结合“理性平和”城市特质宣传,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预防极端事件。
2. 科技赋能平安建设
陕西推动“平安建设+科技”融合,如建设智能化监控系统;甘孜州开发“平安甘孜系统集成平台”,利用电子驾驶舱实时监测火险。
六、成效与不足
1. 主要成效
2. 现存问题
七、2025年重点工作方向
1. 深化机制改革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平安建设成效与干部奖惩挂钩,激励基层创新。
2. 强化科技支撑
推动大数据、AI在风险预警中的应用,如梁平区计划打造“情指行”一体化平台,实现全域风险动态监测。
3. 提升基层韧性
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针对地质灾害、极端天气完善应急预案,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平安建设需持续强化“党政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治理格局,结合制度创新与科技赋能,推动从“静态维稳”向“动态创安”转型。各地经验表明,只有将法治保障、风险防控和群众动员有机结合,才能实现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