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英语教案(初中英语优质课教案)

admin62025-03-21 22:32:29

以下是一份初三英语优质课教案设计,结合人教版教材及课程思政元素,涵盖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学活动,适用于九年级英语教学: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能力:掌握“there be”句型的肯定、否定及疑问形式,区分其与“have/has”的用法差异(参考网页52、77)。

2. 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语篇结构,提升逻辑推理能力,如通过时间线梳理人物经历(参考网页41、62)。

3. 文化意识:学习榜样人物(如航天员桂海潮、运动员夏雨雨)的奋斗精神,理解“努力与坚持”的价值(参考网页41)。

4. 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提升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参考网页62、82)。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语法:熟练运用“there be”句型描述事物存在(例:There is a book on the desk. / Are there any apples?);
  • 词汇:掌握描述目标与行动的词组(如achieve a goal, overcome difficulties)(参考网页52、62)。
  • 难点
  • 区分“there be”与“have/has”的语境差异;
  • 在真实情境中结合德育元素进行语言输出(参考网页41、46)。
  • 三、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Lead-in)

    1. 视频/图片激趣:播放航天员桂海潮的训练视频或图片,提问:

    初三英语教案(初中英语优质课教案)

  •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video?(激活“there be”句型)
  • What qualities does he need to become an astronaut?(引入奋斗主题)
  • 设计意图:通过多模态资源激发兴趣,自然过渡到主题(参考网页24、41)。

    Step 2 新知呈现(Presentation)

    1. 语法对比

  • 展示教室场景图,引导学生对比:
  • There are 40 students in our classroom.(存在)
  • We have 40 students in our class.(拥有)
  • 归纳差异:“there be”表存在,“have/has”表所属(参考网页52)。
  • 2. 任务驱动

  • 听力填空:桂海潮的成长故事(如训练中的困难与解决方法),强化目标句型(参考网页41、62)。
  • Step 3 合作探究(Practice)

    1. 小组活动

  • 每组抽取一张场景卡(如“太空站”“运动会”),用“there be”和“have/has”编对话并表演(例:There is a medal on the stage. She has strong willpower.)。
  • 2. 思维可视化工具

  • 绘制桂海潮的“时间线-成就图”,用目标句型复述其经历(参考网页41、46)。
  • Step 4 迁移创新(Production)

    1. 写作任务

  • 以“My Role Model”为题,结合“there be”句型和奋斗主题,描述一位榜样人物(参考网页41、62)。
  • 2. 思政延伸

  • 讨论:How can we overcome challenges in study? 学生列出行动计划(如ask for help, practice more),强化抗挫能力(参考网页41)。
  • 四、作业设计(Homework)

    1. 基础巩固:完成“there be”与“have/has”的句型转换练习(参考网页52)。

    2. 拓展任务:采访家人或朋友的奋斗故事,用英语撰写短文并分享(参考网页41)。

    五、教学资源与评价

  • 资源:多媒体课件、榜样人物视频、场景卡片、思维导图模板(参考网页24、82)。
  • 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参与度、语言准确性)和作业完成度(内容完整度、思政价值体现)综合评分(参考网页62、82)。
  • 教案设计亮点

    1. 课程思政融合:将语言学习与德育结合,通过榜样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参考网页41)。

    2. 分层任务设计:从语法操练到创造性写作,兼顾基础与能力提升(参考网页62、77)。

    3. 多模态教学:结合视听资源、思维工具,提升课堂互动性(参考网页24、46)。

    引用来源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