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横亘在愚公家门前,方圆七百里,高耸入云,阻隔了村民与外界的联系。年近九十的愚公因山势险峻、出行不便,召集全家人商议:“我愿倾尽全力铲平险阻,打通豫州南部直达汉水南岸的道路,如何?”家人纷纷赞同,唯有妻子担忧:“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土丘都难撼动,何况太行、王屋?且挖出的土石何处安放?”众人答道:“可运至渤海之滨、隐土以北。”
次日,愚公带领子孙三人,凿石挖土,用箕畚将土石运往渤海。邻居京城氏的寡妇带着七岁幼子也来帮忙。寒来暑往,一年仅能往返一次。河曲智叟见状讥笑:“你年老力衰,连山上一草一木都难毁,如何搬动土石?”愚公长叹:“你思想顽固,不如妇孺!我死后有子,子又生孙,孙再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尽;而山不会增高,何愁挖不平?”智叟哑口无言。
山神听闻此事,恐愚公挖山不止,上报天帝。天帝感其诚心,命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负两山,一置朔东,一放雍南。自此,冀州以南至汉水再无高山阻隔,愚公的坚持终获回报。
故事寓意
1. 坚持不懈的精神:愚公面对自然险阻,以代代相传的毅力挑战不可能,体现“人定胜天”的信念。
2. 团结与传承:家人、邻里的协作与子嗣延续,象征集体力量与文明传承的重要性。
3. 对比与讽刺:智叟的短视与愚公的远见形成鲜明对比,讽刺固步自封的思维。
此故事通过神话结局升华主题,既保留寓言的教育性,又赋予浪漫色彩,成为中华文化中不畏艰难、奋斗不息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