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后,俞鸿儒院士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何为“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与奉献。作为我国高超声速风洞技术的奠基人,他用半个世纪的执着与智慧,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铸就了一座座科技丰碑。
科学报国的赤子之心
俞鸿儒院士出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亲历家国破碎的苦难,立下科研报国的宏愿。28岁时,他考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师从郭永怀院士,投身激波风洞研究。面对西方技术封锁,他独辟蹊径,选择低成本但风险极高的氢氧燃烧驱动技术,甚至多次因爆炸毁坏实验室。在钱学森、郭永怀等前辈的鼓励下,他坚持“没钱也要干成大事”的信念,最终建成JF-8激波风洞,为东风导弹、神舟飞船等国之重器奠定基础。
创新无畏的科研精神
俞鸿儒的科研生涯始终贯穿着“敢为天下先”的勇气。20世纪80年代,他提出颠覆性的爆轰驱动技术,尽管饱受质疑,仍坚持攻关。历经30年,他带领团队建成世界首座复现高超声速飞行条件的JF-12风洞,将试验时间从几毫秒延长至0.1秒,破解了困扰国际学界60年的难题。正如颁奖辞所言,他“做别人不敢做的,做别人做不成的”,用创新突破科技边界。
淡泊名利的大师风范
更令人动容的是俞院士的谦逊与无私。在申报国家奖项时,作为核心设计者的他坚持将名字列在最后;即便年逾九旬,他仍甘当“铺路石”,倾力培养青年科学家。他说:“工作要一代一代接下去,个人的荣誉远不及国家的需要重要。”这份胸怀,诠释了科学家“黄金般的心”。
启示与共鸣
俞鸿儒院士的故事不仅是科技报国的史诗,更是一盏指引当代青年的明灯。他教会我们:真正的伟大,在于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命运;真正的成功,在于用毕生坚守诠释责任与担当。作为新时代的追梦人,我们或许无法复刻他的成就,但可以传承他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追求卓越,以点滴之力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洪流。
俞鸿儒事迹100字概括
俞鸿儒,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高超声速风洞奠基人。他投身风洞研究60余年,开创氢氧燃烧驱动技术,主导建成JF-8、JF-12等国际领先风洞,破解高超声速飞行试验难题,为东风导弹、神舟飞船等国之重器提供关键支撑。面对西方封锁,他坚持低成本创新路径,历经多次爆炸仍不改初心;申报奖项时谦让署名,甘做科研“铺路石”。他以“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诠释了科学家赤诚报国的黄金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