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我们的民族小学第二课时

admin132025-03-29 15:53:22

教学目标

1. 情感与价值观:体会民族小学的团结与美好,激发学生对多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2. 语言与思维:通过重点词句分析(如“窗外安静”的描写),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性与画面感,提升学生对文字表达效果的理解。

3. 实践能力:通过朗读、想象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民族小学的独特美和团结氛围,体会作者的自豪与赞美之情。
  • 难点:分析“窗外安静”等句子的表达效果,领悟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唤醒记忆

    1. 复习生字词:通过听写或词语接龙巩固“坪坝、穿戴、孔雀舞”等词语,强化基础。

    2. 情境导入:播放民族音乐(如《爱我中华》),提问:“上节课我们感受到民族小学的美,今天继续探索它的独特之处。”

    二、分段研读,深入感悟

    1. 第一自然段:上学路上的多彩画面

  • 活动设计
  • 想象画面:学生轻声朗读,勾画关键词(如“不同服饰”“欢唱的小鸟”),结合图片或视频展示各民族服饰,描述“你仿佛看到怎样的上学情景?”。
  • 配乐朗读:选择轻快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传递欢快与期待。
  • 2. 第二、三自然段:课堂内外的和谐之美

  • 活动设计
  • 角色转换:提问“如果你是窗外的蝴蝶或猴子,听到读书声会怎么做?”引导学生体会“窗外安静”的反衬效果,感受课堂的专注与感染力。
  • 对比朗读:对比“热闹的课间”与“安静的课堂”,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动静对比突出校园生活的丰富性。
  • 3. 第四自然段:情感升华与总结

  • 活动设计
  • 交流感受:提问“这所小学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为什么?”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关键词(如“团结”“古老铜钟”)表达感悟。
  • 抒情齐读:全班配乐朗读结尾段,体会作者对民族小学的深情赞美。
  • 三、语言积累与拓展

    1. 背诵比赛: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如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背诵,小组内互评,推荐代表展示。

    2. 仿写练习:以“我们的校园”为题,模仿课文动静结合的写法,描写课间活动场景。

    3. 综合实践:布置“课余生活记录”任务,鼓励学生用日记或表格记录日常,后续交流分享。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我们的民族小学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我们的民族小学

    上学的路 → 绚丽多彩(服饰、环境)

    课堂内外 → 安静专注 vs 热闹欢乐

    情感升华 → 团结、自豪、赞美

    教学资源

  • 多媒体素材:各民族服饰图片、校园环境视频、轻音乐《凤尾竹》片段。
  • 拓展阅读:推荐吴然的散文集《歌溪》,感受作者对民族风情的细腻描写。
  •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角色代入和语言实践,将文本解读与情感体验结合,既落实语文要素(词句品析、朗读训练),又渗透民族团结教育,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