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级重阳节的古诗_重阳节的古诗二十首

admin52025-03-28 02:11:14

以下是精选的二十首与重阳节相关的经典古诗,适合高年级学生阅读与赏析,涵盖不同朝代诗人的作品,兼具文学价值和情感深度: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原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王维以游子视角抒写重阳思乡之情,“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千古名句,简洁却道尽漂泊者的孤独。

2.《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原文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注释:诗中既有登高之乐,又隐含人生感慨,“菊花须插满头归”展现豁达之态。

3.《九月十日即事》·李白

原文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注释:李白借菊花被两次采摘的遭遇,暗喻人生际遇的无奈。

4.《蜀中九日》·王勃

原文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释:通过异乡送客的场景,表达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5.《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原文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重阳思夫之作,以“人比黄花瘦”的比喻刻画出深闺寂寞。

6.《采桑子·重阳》·毛泽东

原文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注释:以革命豪情赋予重阳新意,展现壮阔的秋景与革命者的胸怀。

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原文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释:在战乱中遥想故园菊花,抒发家国忧思。

8.《九日蓝田崔氏庄》·杜甫

原文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注释:杜甫晚年之作,以幽默笔调写衰老与豁达的矛盾。

9.《九日龙山饮》·李白

原文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注释:借酒抒怀,展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

10.《重阳席上赋白菊》·白居易

原文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注释:以白菊自喻,表达老当益壮的情怀。

11.《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晏几道

原文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注释:通过重阳宴饮的描写,寄托对故乡的眷恋。

12.《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黄庭坚

13年级重阳节的古诗_重阳节的古诗二十首

原文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

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注释:逆境中展现乐观,以重阳雨霁象征心境转变。

13.《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卢照邻

原文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注释:登高望远,抒发游子思归的悲凉。

14.《九日作》·王缙

原文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注释:边塞重阳的荒凉景象,暗含对繁华的怀念。

15.《九日五首·其一》·杜甫

原文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注释:病中登高的无奈,以反语强化孤寂之情。

16.《九日》·文森

原文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注释:游子归乡后对菊饮酒,感慨时光流逝。

17.《过故人庄》·孟浩然

原文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释:田园诗中隐含重阳赏菊之约,展现恬淡生活情趣。

18.《九日寄岑参》·杜甫

原文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注释:借菊花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世事的感慨。

19.《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崔曙

原文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注释:以陶渊明典故寄托隐逸之志。

20.《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韦安石

原文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13年级重阳节的古诗_重阳节的古诗二十首

注释:宫廷应制诗中的重阳景象,语言典雅。

扩展建议

  • 结合重阳习俗(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理解诗中意象。
  • 对比不同诗人笔下的重阳情感,如王维的乡愁与毛泽东的革命豪情。
  • 可参考网页中提供的赏析,深入探讨诗歌的隐喻与时代背景。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