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篇关于202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观后感,结合人物事迹与精神内核,分角度展开论述,共300字左右:
平凡中的伟大,微光里的中国力量
2020年《感动中国》用一个个平凡人的故事,书写了不平凡的史诗。他们或逆行于疫情,或坚守于深山,或奉献于无声处,以凡人之躯诠释了生命的壮丽与时代的担当。
以生命赴使命:医者仁心的逆行
张定宇身患渐冻症,却在武汉疫情最危急的时刻与时间赛跑。他隐瞒病情,顾不上感染的妻子,带领金银潭医院收治2800余名患者,用蹒跚的脚步筑起生命的防线。他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这种舍生忘死的精神,是医者对生命的最高敬畏。
以凡人之力书写传奇:平民英雄的担当
快递员汪勇在武汉封城后,自发组织志愿者团队,解决医护人员出行、用餐难题。他每天仅睡4小时,协调1.6万份餐食,成为抗疫后勤的“生命线”。他的故事证明:没有人生来是英雄,但责任能让人超越平凡,凝聚成时代的炬火。
以坚守换希望:教育者的信仰
张桂梅扎根云南贫困山区40年,创办免费女子高中,让1645名女孩走出大山。她身贴膏药、步履蹒跚,却用信念托起教育的希望,诠释了“崖畔的桂,雪中的梅”的坚韧。
启示与共鸣
这些人物让我深刻体会到:伟大并非遥不可及,它藏在普通人日复一日的坚守里,藏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勇气中。正如颁奖词所言:“没有人能百毒不侵,热血可以融化恐惧。”他们的故事激励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以微光照亮前路,用行动诠释责任。
推荐参考人物(可替换调整):
1. 毛相林:绝壁凿“天路”,带领村民脱贫的当代愚公。
2. 万佐成、熊庚香:18年“抗癌厨房”温暖无数患者家庭。
3. 陈陆:抗洪中牺牲的消防战士,用生命守护群众安全。
写作提示:可结合具体人物事迹,用“颁奖词金句+个人感悟”结构,突出平凡与伟大的辩证关系,强调时代精神与个人行动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