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政治忠诚
学习党史的核心在于从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信仰力量。中国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探索真理、坚定方向的奋斗史。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党的每一步都印证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真理。
历史启示:延安时期确立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遵义会议与六届六中全会对党的统一领导地位的巩固,展现了党在危机中自我革新、坚持真理的魄力。
实践要求:新时代党员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政治立场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将忠诚体现在行动中,如纪检监察工作中的“两个维护”实践。
二、坚守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
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奋斗史。从延安时期“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的群众路线,到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始终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典型案例:1941年陕甘宁边区因公粮负担过重引发民怨,党中央通过“精兵简政”和大生产运动化解矛盾,体现了党对民意的重视。
现实意义:在新时代,需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如基层干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正风肃纪反腐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确保政策真正惠及人民。
三、传承红色基因,发扬斗争精神
党史中蕴含着敢闯敢试、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从长征精神到抗疫斗争,党始终在挑战中锤炼斗争本领。
精神内核: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基因是激励新时代党员攻坚克难的宝贵财富。如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英勇事迹,展现了不畏艰险的担当。
实践路径:青年党员需立足岗位,学精业务,同时胸怀“国之大者”,如乡村振兴中结合党史教育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在招商引资中发扬“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
四、坚持实事求是,推动创新发展

党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始终以实事求是为基础。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近平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均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历史经验:延安时期《改造我们的学习》对实事求是的阐释,为党在复杂局面中制定科学政策提供了方法论。
当代启示:面对新形势,需以历史智慧破解发展难题。例如,在反腐败工作中既要看到压倒性胜利,也要警惕“四风”反弹,精准运用“四种形态”体现纪法温度。
五、勇担时代使命,接续奋斗征程
党史教育不仅是回顾过去,更是为了启迪未来。百年党史证明,唯有接续奋斗才能实现民族复兴。
青年责任:当代青年需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如驻村帮扶干部以党史为镜,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践行初心。
行动方向:立足新发展阶段,以科技创新、改革开放为驱动,如推动“双循环”经济格局,在“卡脖子”技术领域实现突破。
2021年的党史教育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通过学习,我们更加明晰:党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信仰的源泉、行动的指南。新时代党员应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以“赶考”心态书写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