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开学第一课》以“理想照亮未来”为主题,通过跨越时空的讲述和科技创新的呈现,展现了中国百年征程中的光辉故事与新时代奋进者的精神力量。以下是一篇结合节目核心内容的观后感:
一、理想之火:传承与坚守的力量
2021年的《开学第一课》以“理想”为主线,串联起百年党史中的英雄群像。从李大钊、陈望道等革命先驱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追寻,到彭士禄院士从孤儿成长为核动力专家的报国之路,节目用真实的故事诠释了“理想是火,点燃革命热血”的深刻内涵。例如,蓝蒂裕烈士牺牲前在襁褓中为儿子写下《示儿》诗,叮嘱他“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美丽的园林”,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令人动容。
节目中,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守护边疆的承诺尤其震撼人心。他的女儿都尔汗说:“没有祖国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羊”,而12岁的拉迪尔誓言继承父亲遗志,成为护边员。这种代代相传的坚守,展现了理想在平凡中的伟大。
二、科技之光:探索与创新的使命
节目通过“天地连线”与中国空间站的三位航天员对话,将课堂搬上太空,展现了科技强国的梦想。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在空间站展示失重环境下的实验,让观众感受到中国航天事业的飞跃。而“闽宁协作”的故事中,谢兴昌带着乡亲们从西海固搬迁到闽宁镇,用知识改变贫困命运,印证了“理想照亮未来”不仅是口号,更是脚踏实地的行动。
节目用“时光放映机”技术呈现百年中国的沧桑巨变:从1937年上海南站的废墟到如今高铁飞驰的现代枢纽,从1975年深圳小渔村到全球创新之都,历史的对比让观众深刻体会到奋斗与理想交织的力量。
三、青春之志:责任与担当的觉醒
作为青少年代表的“00后”奥运健儿杨倩、巩立姣等分享了拼搏故事。杨倩提到,每一块金牌背后都是“上万次重复训练”,这种坚持正是青春理想的写照。而张桂梅校长带领华坪女高学生宣誓“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命运,激发了无数青少年的共鸣。
节目中,抗疫英雄钟南山院士通过视频寄语青少年:“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强调知识报国的重要性。这种“大我”与“小我”的结合,让观众意识到理想不仅是个人追求,更是时代赋予的责任。
四、感悟与行动:理想照进现实的思考
观看节目后,我深刻体会到:
1. 理想需要信仰支撑:无论是革命先辈的舍生取义,还是当代科研工作者的默默奉献,他们的选择都源于对信仰的坚定。
2. 奋斗是理想的基石:从之父彭士禄在牛棚中坚持学习,到全红婵“三跳满分”背后的刻苦训练,成功从无捷径。
3. 传承与创新并重:既要铭记历史,如《宣言》中文首译本背后的故事,也要敢于探索未来,如中国空间站的建成。
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我们应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用知识武装自己,以行动践行理想。
2021年《开学第一课》不仅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它告诉我们:理想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在坚守中生根、在奋斗中开花、在传承中结果的永恒力量。正如节目结尾的寄语:“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新征程仍需砥砺前行”,愿我们都能以理想为帆,在时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