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元夜》·崔液(唐)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uD83DuDCD6 解读:描写元宵夜城门大开、灯火通明的盛况,人们争相出门赏灯的热闹场景。语言简洁,画面感强。
2. 《正月十五夜灯》·张祜(唐)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uD83DuDCD6 解读:描绘唐代京城元宵节的繁华景象,万家灯火,歌舞升平,充满节日气息。
3. 《上元竹枝词》·符曾(清)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uD83DuDCD6 解读:以童谣般的语言描述元宵的制作过程,充满生活趣味,适合孩子理解。
4. 《京都元夕》·元好问(元)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uD83DuDCD6 解读:用白描手法写元宵节街市的热闹,儿童嬉戏、游人如织,语言通俗活泼。
5. 《元夕无月》·丘逢甲(清)
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uD83DuDCD6 解读:简短四句表达思乡之情,借元宵月圆寄托对家乡的思念,情感真挚。
6. 《元宵》·唐寅(明)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uD83DuDCD6 解读:用对仗工整的短句,强调元宵节灯月交辉的独特美感,朗朗上口。
总结
以上古诗均为四句短诗,语言简洁生动,内容贴近元宵节的习俗(如赏灯、吃元宵、团圆等),适合低年级学生诵读。家长或教师可结合节日活动(如做灯笼、煮汤圆)讲解诗意,帮助孩子感受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