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份基于“三严三实”要求的对照检查材料框架,结合“四个对照”(对照党章、对照先进典型、对照群众期待、对照巡视要求)的个人检视剖析内容,参考了要求中的典型案例和整改思路,可供参考:
“三严三实”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一、查摆问题(聚焦“四个对照”)
1. 对照党章要求
修身不严:政治理论学习存在“实用主义”倾向,仅按需学习,缺乏系统性。例如,全年中心组学习缺勤3次,对党的最新理论理解碎片化。
用权不严:在分管领域存在“二传手”现象,对非分管工作仅部署不跟进,导致重大项目推进滞后15天。
2. 对照先进典型(如焦裕禄精神)
谋事不实:调研走形式,全年下基层调研仅完成目标量的60%,未深入解决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如某村社矛盾未亲自协调)。
创业不实:创新意识不足,党员管理沿用传统模式,未结合数字化手段优化流程,群众满意度低于平均水平10%。
3. 对照群众期待
律己不严:存在“官本位”思想,以语言不通为由减少一线走访,群众诉求台账仅完成70%。
做人不实:面对群众诉求时存在“怕担责”心理,对分管部门违纪问题处理偏轻,导致群众信任度下降。
4. 对照巡视要求
作风建设不严: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存在疏漏,某次重大资金使用未充分论证,导致后续整改成本增加20%。
廉政风险防控不足:分管领域风险点排查遗漏2项,如某项目招标流程未严格执行公开透明原则。
二、原因剖析(三层递进)
1. 思想层面

理想信念“总开关”松动,党性修养不足,未能将“三严三实”内化为行动准则,存在“完成任务”心态。
宗旨意识淡化,未深刻理解“权力源于人民”,导致服务群众时存在功利主义倾向。
2. 能力层面
存在“本领恐慌”,对新政策、新技术学习滞后,例如对数字化转型政策理解不深,未能有效指导基层实践。
统筹协调能力不足,面对复杂问题时缺乏“逢山开路”的魄力,依赖传统经验。
3. 作风层面
“严”“实”标准执行不到位,例如调研“走过场”、整改“轻处理”,缺乏刀刃向内的勇气。
纪律意识淡薄,对“八小时外”社交圈管理松懈,多次参与非必要宴请,影响干部形象。
三、整改措施(三个维度)
1. 学习提升
制定“三个一”计划:每日学习1小时党的理论,每周撰写1篇实践心得,每月参加1次业务测试,重点补足数字化转型政策短板。
以焦裕禄精神为镜,每月组织1次“为民办实事”案例研讨,强化宗旨意识。
2. 工作改进
建立“双台账”机制:任务进度台账(量化节点目标)和群众诉求台账(限时办结),确保重大项目按期推进、民生问题100%响应。
推行“三亮行动”:亮党员身份(佩戴)、亮服务承诺(公示职责)、亮整改成效(季度公开通报),接受群众监督。
3. 作风转变
落实“四个从严”:从严执行“三重一大”决策程序,从严管理“八小时外”社交,从严处理违纪问题,从严考核调研实效。
实施“一线工作法”:每周至少2天深入基层,使用民族语言与群众直接沟通,解决实际困难(如协调某村社矛盾)。
四、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将以此次检视整改为契机,以“严”字立标、“实”字托底,真正把“三严三实”融入血脉、化为行动,争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说明:
问题查摆需结合具体数据和案例,避免模糊表述(如“一定程度”“有所不足”);
整改措施需关联年度重点任务(如数字化转型、民生工程);
可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金句强化政治高度(如“打铁还需自身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