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题与确定中心
1. 明确题目要求:写他人的作文通常要求围绕人物特点展开,如“我的妈妈”“助人为乐的同学”等。需通过具体事件体现人物品质(如善良、幽默、勤奋)。
2. 确定中心思想:根据题目提炼核心,如“通过借画笔事件,体现朋友的无私”。
二、选材与素材积累
1. 选择典型事件:选一件真实、具体的小事,如“朋友在雨天借伞”“妈妈照顾生病的我”。
2. 观察与积累:引导孩子观察人物的外貌、习惯性动作、口头禅等,积累生动素材。
三、结构安排
1. 开头:可采用“外貌+特点”或“悬念式”开头。
2. 中间:按事件发展顺序描写,分3-4段:
3. 结尾:总结人物特点,抒发情感或感悟。
四、细节描写技巧
1. 外貌描写:抓住最突出的特征,避免“大而全”。
2. 动作拆分:将大动作分解为小步骤,如“她踮起脚尖,轻轻取下书,拍了拍灰尘递给我”。
3. 语言个性化:结合身份设计对话,如老师“温和地说”、弟弟“奶声奶气喊”。
4. 心理描写:通过动作、环境暗示心理,如“我的脸火辣辣的,手指不停绞着衣角”。
五、修改与润色
1. 检查逻辑:事件是否完整?中心是否明确?
2. 优化语言:替换万能词(如“走”改为“蹦跳”“踱步”),增加比喻(如“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3. 朗读纠错:通顺语句,修正标点。
范文示例:《我的同桌小太阳》(约800字)
开头
“李小阳是我的同桌,他圆圆的脸上总挂着笑,像个小太阳。但让我最难忘的,是他书包里永远备着的‘百宝箱’——创可贴、纸巾、甚至还有针线包。”
中间
记得上周体育课,我不小心摔破了膝盖,血珠直往外冒。小阳一见,立刻从书包里翻出碘伏棉签,蹲下身说:“别怕,我帮你消毒!”他眉头微蹙,一边轻轻吹气一边涂药,动作比校医还熟练。我问他怎么懂这些,他挠挠头:“我妈妈是护士,她说帮助别人要学真本事。”
还有一次,班长的校服扣子掉了,急得直哭。小阳默默掏出针线,三下两下缝好,线脚歪歪扭扭,却让班长破涕为笑。老师批评他“多管闲事”,他却笑嘻嘻:“扣子掉了多冷呀!”
结尾
现在,我们班人人都喊他“小太阳”。他的“百宝箱”里装的不是杂物,而是一颗温暖的心。从他身上,我明白了:真正的善良,是默默照亮别人的光。
指导要点总结
1. 紧扣主题:通过2-3个事件集中体现人物一个特点。
2. 详略得当:事件过程需详细,背景和结果可简略。
3. 情感真实:避免虚构,从真实经历中提炼细节(如缝扣子的“歪线脚”)。
通过以上步骤,学生能系统掌握“写人”作文的方法,既符合考试要求,又能培养观察力和表达力。更多范文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