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的乡村振兴工作中,我始终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结合地方实际,积极参与多项重点工作,现将本年度个人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成效与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1. 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协同推进
配合村两委及工作队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通过广播、标语、入户宣传等方式普及防疫知识,组织摸排重点人群,实现“零感染”目标。协助企业解决物流、用工等问题,推动辖区企业复工复产率达100%。
2.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牵头开展“垃圾清零”行动,清理道路、河道、卫生死角垃圾1480立方米,推进“厕所革命”入户排查,完成458座厕所改造,并通过悬挂横幅、发放传单等方式提升村民环保意识,形成长效管护机制。
3. 产业振兴与集体经济增收
参与推动特色农业项目,如药用菊花种植、食用菌基地建设,协助村民流转土地1000余亩,引入龙头企业合作,带动农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精品民宿130余家,形成农旅融合新业态。
4. 基层治理与数字化赋能

推广“智慧党建+数字治理”平台,实现村务线上公开、民意实时反馈,解决村民诉求200余件;引入“合美乡村”数字平台,推动非遗文化数字化传承,如苗绣、茶文化等,增强乡村文化凝聚力。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 基础设施短板仍需补齐
部分村道破损严重,垃圾处理设施不足,需争取更多财政支持,分批推进道路硬化及环境整治提升。
2. 产业带动能力有限

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产业链条短,如杏树种植仍以散户为主,抗风险能力弱,需深化“三变改革”,探索股份合作制经营。
3. 人才与技术支撑不足
乡村青壮年外流严重,留守人员技能水平低,需加强职业培训,完善“乡贤返乡”政策,吸引技术人才扎根农村。
三、2025年工作计划与改进方向
1. 强化基础设施与生态建设
推动“四好农村路”提质工程,计划新建村道45公里,同步实施绿化亮化;深化供排水一体化运营,推广“积分制”激励村民参与环境整治。
2. 推动产业融合与品牌建设
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油茶、中药材等深加工产业;联合电商平台推广“直播助农”,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3. 深化数字治理与文化振兴
完善“数字乡村”平台功能,整合旅游、政务、便民服务;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建设村史馆、非遗工坊,培育乡村文化IP。
4. 健全人才引育机制
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联合高校开展技能培训;探索“城市合伙人”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运营,激活内生动力。
四、工作感悟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兼顾短期成效与长远发展。本年度工作让我深刻体会到:只有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创新破局为动力,才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未来,我将继续扎根基层,在实干中提升能力,为乡村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总结人:XXX
2025年3月
参考资料:网页1、16、26、30、33、38、41、53、61等案例与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