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村支书述职报告既是履职成效的集中呈现,也是干群沟通的重要桥梁。2023年以来,本人立足村发展实际,始终以“党建引领、民生为本、治理为基”为主线,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现围绕党建工作、民生服务、基层治理等核心领域,系统总结任职期间的工作成效与思考。
一、强基固本抓党建
在组织建设层面,始终将思想引领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建立“党员活动日”制度,每月15日组织学习中央一号文件、乡村振兴促进法等政策法规,全年开展专题党课12场次,创新“田间课堂”“红色夜校”等学习形式,确保党的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针对党员老龄化问题,注重后备力量培养,新发展35岁以下党员3名,储备积极分子5名,实现党员队伍年龄结构优化。
在作风建设方面,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全年公示党务信息28项。建立村干部廉政档案,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6次,开展廉政谈话30人次,对2名履职不力的网格员进行诫勉谈话。通过“阳光村务”平台,实现财务收支、惠民补贴等8类事项实时公开,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6%。
二、凝心聚力惠民生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筹措资金480万元完成5.2公里村道硬化,安装太阳能路灯137盏,惠及4个自然村1200余户。新建文化广场2600平方米,配套健身器材15套,组织广场舞队、锣鼓队开展文体活动36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特别是在2023年7月汛期,带领两委班子连续奋战72小时,转移危房户23户,修复受损堤坝3处,确保安全度汛。
产业发展呈现多元化格局。引入现代农业科技公司,建成500亩绿色蔬菜基地,带动就业80人,户均增收1.2万元。盘活闲置集体资产,将旧校舍改造为农产品加工车间,开发特色山珍品牌,年销售额突破300万元。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培育家庭农场5家,村集体经济收入从8万元增至35万元。
三、创新机制优治理
构建网格化治理体系。将全村划分为8个网格单元,配备专职网格员16名,建立“30分钟响应机制”。全年化解土地纠纷15起,处理信访积案3件,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推广“道德积分超市”,将环境整治、孝老爱亲等纳入积分管理,兑换生活用品价值2.3万元,激发群众自治活力。
数字化治理成效显著。开发村级事务管理APP,集成便民服务、村务公开等12项功能,累计办理电子证明236份。建立在外人员微信群,推送就业信息380条,帮助43名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安装智能安防设备28套,盗窃案件同比下降75%,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
四、正视不足谋发展
尽管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对照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仍存在差距:产业融合度不够,农产品深加工环节薄弱;年轻人才储备不足,35岁以下村干部仅占20%;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乏力,可持续增收模式仍需探索。这些问题既有客观条件制约,也反映出主观能动性发挥不足。
未来三年将重点实施“三大提升工程”: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园,建设冷链物流中心,延长产业链条;实施“雏雁培育计划”,每年选派3名青年到农业院校进修;探索“飞地经济”模式,与周边村联合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力争到2025年实现村集体收入突破100万元,创建省级文明示范村。
这份述职报告既是对过往工作的全面检视,更是面向未来的行动宣言。作为新时代的村支书,必须始终保持“赶考”心态,以党建“红色引擎”驱动乡村振兴,用实干担当书写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的时代答卷。唯有将述职报告中的规划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成果,才能真正诠释“脚下沾泥土,心中有真情”的基层干部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