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作文教案_作文教学设计

admin72025-03-16 16:34:03

以下是一份针对初一学生的作文教学设计教案,综合了多个来源的指导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写作基础技巧,提升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初一作文教学设计教案

初一作文教案_作文教学设计

课题: 如何让作文具体生动——以“心事”话题为例

课时: 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 学会审题,明确写作方向;
  • 掌握多角度立意的技巧,挖掘主题的深层含义。
  • 2. 能力目标

  • 通过细节描写(动作、语言、心理等)使文章具体生动;
  • 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 3. 情感目标

  • 引导学生关注内心情感,培养细腻的观察力和真实的情感表达能力。
  •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审题与立意、细节描写的运用。
  • 难点:如何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文字。
  • 三、教学方法

  • 情境导入法:通过生活场景或故事引发学生兴趣;
  • 案例分析法:结合范文解析写作技巧;
  • 互动练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片段写作实践巩固知识。
  •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审题与立意

    1. 导入(5分钟)

  • 提问:“什么是‘心事’?你有过哪些心事?”引导学生自由分享。
  • 明确“心事”的定义:内心放不下的事,多为矛盾或困惑(参考网页1)。
  • 2. 审题指导(10分钟)

  • 关键词分析
  • 写作对象:自己的心事、他人的心事,甚至自然万物的“心事”(如植物的生长烦恼);
  • 内容范围:与“心事”相关的情绪、事件、感悟。
  • 题目拓展:如“藏在书包里的心事”“月亮的‘心事’”等(结合网页1的解题思路)。
  • 3. 多角度立意(15分钟)

  • 头脑风暴:分组讨论“心事”的可能主题(如成长烦恼、家庭矛盾、友情困惑、环保问题等);
  • 立意深化
  • 从“个人情感”到“社会现象”:如“心事”可以是个人考试压力,也可以是地球污染问题;
  • 从“问题”到“解决”:如通过写心事,表达对理解的渴望或对问题的思考(参考网页24)。
  • 4. 案例解析(10分钟)

  • 分析范文《写给父亲》(网页24):
  • 如何通过“父亲的手”“眼泪”“微笑”等细节表达情感;
  • 结尾升华主题,将“心事”转化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 第二课时:细节描写与写作实践

    1. 技巧讲解(10分钟)

  • 细节描写三要素
  • 动作描写:如“从手中滑落,叮叮当当在地上画弧”(网页18);
  • 心理描写:如“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网页1);
  • 环境烘托:如“窗外的雨声淅淅沥沥,像在嘲笑我的失败”。
  • 2. 片段练习(15分钟)

  • 活动设计
  • 情境模拟:“考试失利后的心情”;
  • 要求:用“步步追问法”(网页18)补充细节,例如:
  • 哪里失利?数学考试;
  • 当时动作?攥紧试卷,指甲掐进手心;
  • 环境描写?教室的灯光刺眼,同学的窃窃私语像针扎。
  • 3. 范文赏析与修改(15分钟)

  • 展示学生习作片段,集体讨论优缺点;
  • 修改示例:将“我很伤心”改为“泪水在眼眶打转,喉咙像被什么堵住了,连呼吸都变得沉重”。
  • 4. 作业布置(5分钟)

  • 以“心事”为话题,完成一篇600字作文;
  • 要求:至少运用两种细节描写和一种修辞手法。
  • 五、教学资源

  • 范文参考:网页1《写给父亲》、网页64《掌声的魔力》;
  • 素材积累方法:观察日记、阅读摘抄(如《背影》《荷叶·母亲》中的细节描写);
  • 评价标准:内容具体度(40%)、情感真实度(30%)、语言生动性(30%)。
  • 六、教学反思

  • 通过“追问法”和“想象延伸法”(网页18),学生能有效突破“无话可写”的困境;
  • 需关注写作困难学生,通过分层任务(如提供提纲或关键词)降低难度。
  • 引用来源

    初一作文教案_作文教学设计

    此教案结合了审题指导、细节训练和情感引导,旨在帮助初一学生从“写清楚”过渡到“写生动”,逐步提升写作能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