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撰写古代文学方向的硕士论文致谢时,若希望融入文言文风格,可参考以下结构与范例,结合传统文学表达与现代学术规范,展现古典韵味与真挚情感:
一、致谢框架与文言表达建议
1. 开篇:感怀时光
以古典意象起兴,如“光阴荏苒,白驹过隙”“春秋三度,寒暑易节”,表达求学时光的短暂与珍贵。
例:“余自辛丑年负笈京师,栖身庠序,倏尔三载。回望青灯黄卷,披星戴月,恍如昨日。”
2. 谢师:尊师重道
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古典语境,强调导师的学术指引与人格影响。可引用《礼记》“经师易遇,人师难遭”等典故。
例:“吾师张公,学贯古今,文承六朝。自余初入师门,选题定纲,钩玄提要,未尝不倾囊相授。每遇困顿,必谆谆以教,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3. 谢同窗:同门情谊
以“同门之义,金兰之契”形容同窗情谊,结合具体事例(如共研典籍、切磋学问)增强细节。
例:“同窗李君、王君,尝与余共校《文心雕龙》,析理辩难,互证得失。每至夜分,犹秉烛论道,此情此景,永志弗谖。”
4. 谢家人:椿萱之恩
化用《诗经》“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等诗句,体现孝道与感恩。
例:“椿萱年高,倚门望归。余求学数载,未承菽水之欢,反累双亲忧思。每念及此,愧怍难安。唯愿他日学成,以报春晖。”
5. 收尾:自勉与展望
引用“路漫漫其修远兮”或“士不可不弘毅”等经典,表达学术志向。
例:“嗟乎!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余虽驽钝,愿效先贤‘为往圣继绝学’之志,守拙守静,以俟来日。”
二、文言致谢范例(节选)
岁在甲辰,孟春之月,拙论终成。掩卷长思,慨然有怀。
忆昔庚子之秋,余负笈南下,问道于金陵。蒙恩师陈公不弃,忝列门墙。陈公治学,以考据为本,兼采义理,尝诲余曰:“治古文者,当以小学为基,以史为鉴,以情为脉。”三载以来,从游问学,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始悟治学之道,非惟才识,尤在笃行。
同门诸君,皆一时俊彦。赵生博闻,长于训诂;钱女敏悟,精于校雠。每聚而论道,或辩《文选》之优劣,或析唐宋之流变,虽偶有龃龉,终归同契。此间乐事,诚可追忆。
至若高堂白发,远在潇湘。余幼承庭训,诵诗习礼,及长游学,慈母每寄家书,必附《楚辞》一册,曰:“汝父生平所爱,今付汝手。”捧卷涕零,敢不夙夜匪懈?
嗟夫!昔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余今观书海之浩渺,愈觉己身之渺小。唯愿守此寸心,以继斯文,庶几无愧师友至亲耳。
三、注意事项
1. 避免过度堆砌:文言需简练含蓄,忌用生僻字或冗长典故,可参考《古文观止》的平实风格。
2. 结合具体贡献:如导师指导某部典籍的解读,同窗协助校勘等,使致谢言之有物 。
3. 遵循学术规范:需征得被致谢者同意,避免虚假感谢 。
若需进一步润色或调整风格,可结合个人研究领域(如唐宋文学、明清小说)融入特定时代文风,使致谢更具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