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作为局长,我始终以“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为工作主线,带领全局上下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目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9%,外贸进出口额突破400万美元,完成境外投资企业新增1家,境外劳务输出规模创历史新高。通过组织汽车展销会、商品促销活动等10余场次,有效激活城乡消费潜力,拉动内需增长近5.6亿元。在商贸流通领域,推动《新化县城市商业网点规划(2019—2030)》落地实施,完成7个农村市场升级改造和3个标准化农贸市场建设,争取国家项目资金300万元,显著优化了城乡商业布局。
在重点项目推进中,以“科学规划、精准施策”为原则,针对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完成总投资4800万元的西河镇农贸市场建设,年交易额达6亿元。通过优化施工流程、协调跨部门资源,克服资金和技术难题,确保项目按期交付,惠及周边30万居民。此类工程不仅提升了城市功能,更成为区域经济的新引擎。
二、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发展动能
面对经济转型压力,我主导推动行政审批流程优化,将外贸备案、加工贸易审批时限压缩50%,并引入“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模式。例如,通过简化出口退税流程,帮助38家外贸企业年均节省运营成本15%,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承接深圳电子产业转移,成功引进湖南省福晶电子有限公司,实现加工贸易额零的突破,为县域外向型经济注入新动能。
在机制创新方面,建立“督查督办”动态管理机制,对重点项目实行“周调度、月通报”,确保政策落实率达98%。针对推诿扯皮现象,实施“清单交办+责任倒查”制度,累计整改问题32项,推动营商环境考核连续三年位列全市前三。
三、民生为本:织密惠民服务网络
始终将“惠民工程”作为工作重心,全年新建“万村千乡”标准化农家店170家,覆盖60%行政村,累计配送生活物资超2.3万吨,解决偏远地区“最后一公里”难题。在家电下乡政策中,通过备案网点动态管理,实现销售额3亿元,惠及农户12万户,财政补贴精准到户率达100%。
针对教育、医疗等民生短板,联合多部门推动“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建成社区养老中心8个、普惠托育机构5家。通过“政企合作”模式,引入社会资本1.2亿元,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3个,惠及居民1.5万人,群众满意度测评提升至92%。
四、廉政固本:筑牢拒腐防变防线
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全年公开招标项目46个,节约财政资金1800万元。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建立“资金使用双审制”,确保1.2亿元项目资金零截留、零挪用,获评“全国水利系统廉政示范单位”。组织廉政警示教育12场,签订《廉洁承诺书》全覆盖,对3起苗头性问题及时约谈整改,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在个人自律方面,带头落实“八项规定”,拒收礼金礼品价值逾5万元,并如实申报家庭财产。通过“三公”经费压缩30%、公务用车改革等举措,全局行政成本同比下降18%,树立清正廉洁的干部形象。
五、团队赋能:锻造高效干事队伍
实施“人才强局”战略,引进高校专业人才15名,开展业务培训30场次,覆盖干部职工500余人。建立“导师带徒”机制,20名年轻干部在重点项目一线历练,其中8人晋升中层岗位,队伍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通过绩效考核“差异化分配”,对创新案例、突出贡献者奖励50万元,激发团队内生动力。在抗洪抢险等急难任务中,干部冲锋率100%,彰显“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团队精神。
回顾2024年,尽管在统筹协调和创新突破上仍有提升空间,但通过深化改革、民生优先、廉政筑基等举措,县域经济实现质的飞跃。未来,我将以“数字化改革”为突破口,探索智慧商务平台建设,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园落地;同时深化“放管服”改革,试点“一业一证”集成服务,力争营商环境跻身全省十强。在廉政建设上,计划引入区块链技术强化资金监管,打造“阳光政务”样板,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