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其五》是清代思想家、诗人龚自珍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839年(农历己亥年),收录于大型组诗《己亥杂诗》中。全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情感与报国志向。以下是综合解析:
诗歌原文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创作背景
1. 时代背景
此诗写于战争前夕(1839年),清王朝内忧外患,官场腐败,社会矛盾尖锐。龚自珍因不满朝廷的保守与昏聩,主动辞去礼部主事之职,南归杭州,途中创作了315首《己亥杂诗》,本诗为第五首。
2. 个人经历
诗人自幼居京,仕途坎坷,虽主张改革却屡遭排挤。辞官后,他并未消沉,而是以讲学著述继续关注国事,支持林则徐禁烟等救国行动,诗中“落红护花”的比喻即暗含此志。
内容赏析
1. 前两句:离愁与决绝的矛盾
2. 后两句:落花的哲思与志向
主题思想
艺术特色
1. 意象的象征性
2. 情感的矛盾与升华
离别的哀愁与报国的豪情形成张力,最终在“护花”的誓言中达成统一,情感层次丰富。
3. 语言凝练而意境深远
全诗仅28字,却融合叙事、抒情、议论,既有古典诗词的含蓄美,又具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锋性。
后世评价
此诗被誉为“晚清诗坛的强音”,尤其是“落红”两句成为传世名句,常被引用以赞美无私奉献精神。近代学者柳亚子称龚自珍为“三百年来第一流”,此诗正是其人格与诗风的缩影。
如需进一步了解组诗《己亥杂诗》的其他篇章或龚自珍的生平思想,可参考其全集或相关研究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