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亥杂诗其5;己亥杂诗5

admin92025-03-14 20:12:24

《己亥杂诗·其五》是清代思想家、诗人龚自珍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839年(农历己亥年),收录于大型组诗《己亥杂诗》中。全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情感与报国志向。以下是综合解析:

诗歌原文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已亥杂诗其5;己亥杂诗5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创作背景

1. 时代背景

此诗写于战争前夕(1839年),清王朝内忧外患,官场腐败,社会矛盾尖锐。龚自珍因不满朝廷的保守与昏聩,主动辞去礼部主事之职,南归杭州,途中创作了315首《己亥杂诗》,本诗为第五首。

已亥杂诗其5;己亥杂诗5

2. 个人经历

诗人自幼居京,仕途坎坷,虽主张改革却屡遭排挤。辞官后,他并未消沉,而是以讲学著述继续关注国事,支持林则徐禁烟等救国行动,诗中“落红护花”的比喻即暗含此志。

内容赏析

1. 前两句:离愁与决绝的矛盾

  • “浩荡离愁白日斜”:以“浩荡”形容离愁,凸显情感之深广;夕阳西下(“白日斜”)既写实景,又隐喻清王朝的衰颓。
  • “吟鞭东指即天涯”:挥鞭东向,看似潇洒,实则暗含对京城(政治中心)的眷恋与远离的无奈。“天涯”既指地理距离,也暗示理想与现实的疏离。
  • 2. 后两句:落花的哲思与志向

  • “落红不是无情物”:以“落红”自喻,反传统悲秋意象,赋予落花以积极意义。诗人虽辞官,但心系国家,不甘沉沦。
  • “化作春泥更护花”:借落花化泥滋养新花的自然规律,表达即使退隐仍愿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此句与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异曲同工,但更强调对未来的希望。
  • 主题思想

  • 个人与家国的统一:诗中“离愁”不仅是对仕途的感慨,更包含对民族命运的忧思。辞官看似消极,实则是以退为进,追求更广阔的救国途径。
  • 变革与奉献精神:龚自珍主张“更法”“改图”,诗中“护花”之志正是其改革理想的诗意表达,体现了知识分子“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
  • 艺术特色

    1. 意象的象征性

  • 以“白日斜”暗喻时代黄昏,“落红”象征失意而不失志的自我,“春泥”喻指培育新生的力量,多重意象交织,深化了哲理性。
  • 2. 情感的矛盾与升华

    离别的哀愁与报国的豪情形成张力,最终在“护花”的誓言中达成统一,情感层次丰富。

    3. 语言凝练而意境深远

    全诗仅28字,却融合叙事、抒情、议论,既有古典诗词的含蓄美,又具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锋性。

    后世评价

    此诗被誉为“晚清诗坛的强音”,尤其是“落红”两句成为传世名句,常被引用以赞美无私奉献精神。近代学者柳亚子称龚自珍为“三百年来第一流”,此诗正是其人格与诗风的缩影。

    如需进一步了解组诗《己亥杂诗》的其他篇章或龚自珍的生平思想,可参考其全集或相关研究文献。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