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开学第一课》以“奋斗成就梦想”为主题,通过跨越山河的实景课堂与震撼人心的奋斗故事,为全国青少年带来了一场思想与精神的盛宴。在这场融合了科技、历史与人文的课堂中,每一个故事都是时代精神的缩影,每一帧画面都在诠释奋斗的力量。
一、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节目以“实景课堂”的沉浸式体验,将课堂搬至塞罕坝林场、青藏高原科考站等奋斗现场。当镜头扫过三代务林人用60年将荒原变成全球最大人工林场时,黄沙与绿洲的对比不仅是生态奇迹的见证,更折射出“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82岁的谢华安院士讲述“50年金色种子梦”时布满老茧的双手,让人直观感受到“把饭碗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的科学家担当。正如他培育的再生稻能在割茬后重新抽穗,奋斗者的精神也在代际传承中生生不息。
二、逆境突围彰显生命韧性
冬奥冠军徐梦桃的故事堪称教科书级的奋斗范本。406张战术表记录下的不仅是跳跃角度与风速数据,更是“将不确定性转化为可控变量”的智慧。她在节目中展示的“5种天气预案”,揭示了顶级运动员如何用精密计算突破生理极限,这种“把困难拆解成阶梯”的思维方式,让屏幕前的学子们领悟到: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失败,而是能在挫折中重构成功路径。而张桂梅校长创办女高的历程,则展现了另一种维度的突围——当1600多名山区女孩通过教育改写命运轨迹时,奋斗已升华为改变集体命运的火种。
三、星辰大海中的中国答案
从聂海胜等航天员展示空间站“太空种菜”实验,到北斗导航系统助力火神山医院快速建成,科技工作者用硬核创新诠释奋斗的终极价值。节目中1:1复原的“问天实验舱”模型与延时摄影呈现的水稻生长过程,将微观世界的科学之美与宏观视野的家国情怀无缝衔接。这些“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探秘”的成就,让青少年看到:奋斗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阶梯,更是民族复兴的基石。当谢军总师说出“北斗璀璨”背后的26年攻关史时,“卡脖子”技术突破的艰辛与荣耀,已化作激励学子探索未知的星火。
四、薪火相传的时代使命
节目最动人的力量,在于将宏大叙事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精神坐标。青藏科考队从冰芯中解读的气候密码,考古学家在陶片上触摸的文明脉络,都在提醒我们:每一代人都肩负着独特的时卷。作为见证“双奥之城”崛起、目睹问天舱升空的新一代,我们既要从先辈手中接过精神火炬,更要以“强国有我”的自觉,在数字化浪潮与科技革命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奋斗坐标。正如节目中00后奥运健儿杨倩所说:“靶心的十环永远留给准备最充分的人”。
这场特殊的开学第一课,用跨越时空的奋斗者群像织就了一幅壮阔的精神图谱。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梦想从不在云端,而在每一个扎实的脚印里;青春最美的模样,永远是用奋斗将个人理想熔铸于时代洪流。当屏幕前的少年们写下“新学期flag”时,他们已不仅是课堂的聆听者,更成为了伟大精神的传承者与续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