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开学第一课》以“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通过文化传承、科技创新、英雄精神等多维度展现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与时代使命。以下为观后感核心内容及写作思路:
一、文化传承:薪火不灭的文明守护
1. 《儒藏》工程的启示
《儒藏》作为汇聚儒家典籍的浩大工程,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节目中,王博教授讲述汤一介先生以76岁高龄、身患重病仍坚持编纂的壮举,其“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精神震撼人心。汤先生临终前仍挂念《儒藏》的完成,用生命诠释了知识分子对文明的担当。
感悟:文明传承不仅是学者的责任,更是每个中国人的使命。青少年应从典籍中汲取智慧,增强文化自信。
2. 国版馆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
节目带领观众走进国家版本馆,展现其作为“中华文明种子基因库”的意义,并通过《历代绘画大系》的恢弘画卷,呈现中华美学的千年脉络。
感悟:文化传承需以敬畏之心守护历史遗产,以创新思维激活传统价值。
二、英雄精神:血性与担当的永恒丰碑
1. 抗美援朝飞行员的壮烈故事
抗美援朝老战士陶伟19岁时创下“空中拼”的奇迹,以血肉之躯捍卫领空;现代飞行员张威驾驶歼-20为烈士遗骸护航,用“山河无恙”告慰英灵。两代军人的对话,传递出“过去有他们,现在有我们,未来有你们”的信念。
感悟:英雄精神是民族脊梁,和平年代更需铭记历史,传承保家卫国的责任。
2. 科学家的坚守与突破
“拉索”观测站首席科学家曹臻讲述中国自主设计高海拔宇宙观测站的历程,展现科技工作者“敢为天下先”的探索精神。
感悟:科技创新是强国之基,青年应培养好奇心与钻研精神,勇攀科学高峰。
三、时代使命:青年与民族复兴的同频共振
1. 航天员的青春寄语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朱杨柱、桂海潮、景海鹏以“上进心、好奇心、初心”为关键词,鼓励青少年坚持理想。桂海潮从听闻神五发射到成为航天员的经历,印证了“奋斗成就梦想”的真谛。
感悟:梦想需以行动浇灌,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2. “强国复兴有我”的集体誓言
节目通过农民、军人、工匠等一线劳动者的事迹,强调“小人物”也能汇聚成大时代的洪流。
感悟:每个人都是民族复兴的参与者,平凡岗位亦可书写不凡篇章。
四、写作金句与结构参考
1. 金句积累
2. 结构模板
五、行动方向
1. 学习践行:从典籍阅读、社会实践、科学探索中培养综合素养。
2. 精神传承:以英雄楷模为镜,锤炼坚韧品格,树立家国情怀。
3. 创新意识:关注前沿科技,参与科创活动,争做时代“破局者”。
2023年《开学第一课》不仅是一堂思政课,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它告诉我们:强国之路在脚下,复兴之责在肩头,唯有以文明为根、以奋斗为翼,方能书写属于青年一代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