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我是接班人·安全出行从我做起”“文明出行从我做起”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整理,结合交通安全知识、行为规范及实践要求,供参考:
一、课程背景与核心要点
1. 交通安全形势
道路交通事故是儿童意外伤亡的主因之一,青少年缺乏交通安全知识导致伤亡率逐年上升。
文明交通是社会文明的体现,需从中小学生抓起,培养守法明礼、安全文明的出行习惯。
2. 教育目标
知识普及:学习交通法规、信号灯含义(如红灯停、绿灯行)、危险识别(如车辆盲区)等。
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在行走、骑行、乘车中遵守规则,养成文明习惯。
责任意识: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带动家庭和社会共同践行安全出行。
二、安全出行与文明行为规范
(一)行走安全
1. 遵守规则
走人行道或靠右行走,不横穿马路、翻越护栏,过马路走斑马线并观察车辆。
避免在道路上追逐、打闹或使用电子设备。
2. 特殊天气
雨雪雾天穿鲜艳衣物,确保驾驶员能及时发现。
(二)骑行安全
1. 年龄限制
未满12岁不得骑自行车,未满16岁不得骑电动车。
2. 规范操作
骑行时集中注意力,不戴耳机、不单手骑车,转弯时伸手示意。
禁止载人、竞速或与机动车抢道。
(三)乘车安全
1. 私家车与校车

儿童乘车使用安全座椅,不将身体探出窗外,下车前观察周围环境。
乘坐校车时有序上下车,系好安全带,不在车内嬉戏。
2. 公共交通工具
排队候车,先下后上,主动礼让老弱病残孕。
三、实践活动与教育形式

1. 主题班会与课程
观看《安全出行 从我做起》教育片,分析事故案例。
模拟交通场景,演练安全过马路、避让车辆等技能。
2. 社会参与
开展“文明出行劝导”志愿服务,参与交通秩序维护。
制作手抄报、撰写心得体会,深化安全意识。
3. 家校联动
家长签署安全承诺书,共同排查家庭出行隐患(如车辆安全检查)。
四、文明出行的深层意义
1. 个人层面
保障生命安全,避免因侥幸心理导致事故。
培养责任感与规则意识,成为文明社会的践行者。
2. 社会层面
减少交通拥堵与污染,推动绿色出行(如步行、共享单车)。
构建和谐交通环境,提升城市文明形象。
五、延伸学习资源
视频课程:湖南教育电视台官网、芒果TV等平台可回看《安全出行 从我做起》专题课。
公益宣传:关注“学习强国”“交通安全体验课”等栏目,参与线上知识竞赛。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与实践,青少年可逐步形成“知危险、会避险”的自我保护能力,并带动家庭、社会共同营造安全文明的交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