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建引领:夯实乡村治理根基
乡村治理的核心在于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需以“党建引领”为主线,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体系。例如,通过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吸纳致富能手、退役军人等优秀人才进入村“两委”,并推行“党员联户”机制,形成“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治理格局。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深化驻村第一书记制度,推动县域资源下沉,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二、三治融合:激活多元共治动能
1. 自治为本:完善村民议事会、监事会等自治组织,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管理,将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纳入村规民约。例如,通过“移动议事厅”数字化平台,实现村民线上参与决策,提升民主协商效率。
2. 法治护航:推进“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加强农村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建设,重点解决土地流转、邻里纠纷等矛盾。如建立“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定期开展普法宣传。
3. 德治润心:挖掘乡贤文化、家风家训等传统资源,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庭院”评选,以榜样力量引导乡风文明。
三、数字赋能:科技助力治理现代化
推广“数字乡村”平台,整合基层党建、网格管理、便民服务等功能,实现“一网统管”。例如,运用大数据监测人居环境整治成效,通过智能摄像头实时监控公共区域安全。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智慧农业和低空技术应用场景,可探索无人机巡查、AI识别病虫害等创新模式。
四、产业支撑:筑牢经济基础
发展特色产业是治理有效的保障。需通过“联农带农”机制,推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与龙头企业合作,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共同体。例如,某村依托生态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和乡村旅游,村民通过土地入股和就业实现增收,增强了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五、生态宜居:打造和美乡村
落实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重点推进厕所革命、垃圾分类和污水治理。如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垃圾处理模式,建设村级污水处理站。结合“千万工程”经验,实施“四化”(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提升村容村貌。
如何提升农村治理水平的具体路径
1. 健全治理体系
2. 强化人才支撑
3. 深化平安建设
4. 科技赋能提效
5. 生态与文化并重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需坚持系统思维,以党建为引领、以民生为导向、以科技为助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正如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通过政策集成、资源整合,推动乡村治理从“管理”向“服务”转型,最终实现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