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想提升是基础,强化政治担当
1. 深化理论学习
通过系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从思想上筑牢宗旨意识,避免理论学习流于形式。例如,通过“一线工作法”将政策精神转化为行动指南,确保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2. 强化责任担当意识
树立“跳起来摘桃子”的理念,以“实干担当”破除“躺平观望”习气,工作中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将个人目标与组织发展紧密结合。
二、为民服务是核心,践行群众路线
1. 增强服务意识
深入基层调研,倾听群众诉求,解决民生痛点(如教育、医疗、就业等),摒弃“因循守旧”思维,创新服务方式(如“视频审批”“跨省通办”等便民措施)。
2. 提升工作效能
通过“大学习、大培训、大比武”等活动提升专业能力,确保政策执行精准到位,避免“懒政推诿”问题。
三、制度机制是保障,推动长效落实
1. 完善监督考核
建立“两单一划一评”责任清单,明确任务节点与责任人,通过动态跟踪和量化评估确保工作实效。
2. 强化纪律约束
以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严查“四风”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筑牢廉洁防线,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转作风抓落实促发展问题清单
一、思想层面问题
1. 理论学习不深入
存在“重业务轻理论”现象,学习碎片化,未系统掌握政策精髓,导致工作方向偏差。
2. 宗旨意识淡薄
服务群众主动性不足,存在“官本位”思想,对基层诉求响应不及时。
二、工作执行问题
1. 创新动力不足
习惯于传统工作模式,缺乏“敢闯敢试”精神,对新问题(如数字化转型、社会治理)应对能力弱。
2. 落实效率低下
存在“重部署轻执行”现象,任务推进拖沓,未形成闭环管理。
三、作风纪律问题
1. 形式主义突出
部分工作“空喊口号”,如会议多、文件多,但实际成效有限。
2. 责任担当缺失
遇到难题时存在“怕出错”“怕担责”心理,导致问题积压。
整改方向与措施
1. 加强学习与实践结合
定期开展专题培训与案例研讨,建立“学用转化”机制,将理论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深化一线调研与问效
推行“领导包片、干部蹲点”制度,确保政策执行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
3. 创新激励机制
对主动破题、实绩突出的干部给予表彰,营造“争先进位”氛围。
4. 强化问责与整改闭环
对问题整改实行“台账管理”,定期通报进展,对整改不力者严肃追责。
通过以上措施,可系统性破解作风顽疾,推动工作提质增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