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案设计 《散步》优秀教学设计

admin42025-03-20 13:49:58

以下是一份围绕莫怀戚散文《散步》的优质教学设计方案,综合了多篇优秀教案的精华,注重情境创设、文本细读与主题升华:

《散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通过朗读和圈点批注,概括文章内容,掌握“分歧”“信服”等关键词含义,梳理叙事脉络。
  • 赏析对称句式、环境描写等语言特色,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 准确分析人物形象,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理解“分歧”的化解过程及背后的家庭。
  • 结合生活实际,探讨中年人的责任与生命传承的主题。
  •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悟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培养珍视亲情、承担家庭责任的意识。
  • 理解生命传承的意义,体会平凡小事中的哲理深度。
  •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通过语言品析把握人物形象及情感;理解“分歧”的象征意义。
  • 难点:解读结尾“背起整个世界”的深层含义,体会中年人的责任与使命。
  •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5分钟)

  • 活动设计:播放公益广告《妈妈的谎言》片段,提问:“如果你是广告中的孩子,会如何陪伴父母?”引导学生思考家庭责任。
  • 过渡语:“莫怀戚笔下的《散步》同样是一个平凡却饱含深意的家庭故事,让我们走进文本,感受亲情的温度。”
  • (二)初读感知,梳理脉络(10分钟)

    1. 朗读指导

  • 教师配乐范读(背景音乐《致爱丽丝》),学生标注重音、停连,体会情感基调。
  • 学生分组朗读,注意语气变化(如母亲“慈爱”、儿子“天真”)。
  • 2. 内容概括

  • 问题链
  • 散步的时间、地点、人物?
  • 分歧因何而起?如何解决?
  • 归纳:初春田野散步→母亲与孙子的路线分歧→“我”选择尊老,母亲妥协爱幼→和谐共行。
  • (三)细读文本,品析探究(20分钟)

    1. 人物形象分析

  • 任务:圈画描写人物的语句,完成表格:
  • | 人物 | 关键词 | 性格特点 |

    ||||

    | “我” | “责任”“决定” | 孝顺担当 |

    | 母亲 | “摸摸”“信服” | 慈爱体谅 |

    | 妻子 | “蹲下”“背起” | 贤惠默契 |

    | 儿子 | “前面也是…后面也是…” | 聪慧天真 |

  • 讨论:为何妻子“无声”却不可或缺?引导学生关注细节中的和谐之美。
  • 2. 语言品鉴

    散步教案设计 《散步》优秀教学设计

  • 对称句式
  • 例:“我的母亲老了……我的儿子还小……”体会平衡之美,象征家庭责任的传承。
  • 环境描写
  • “南方初春的田野……生命”分析景物如何烘托生命活力与亲情温暖。
  • 哲理性语句
  • 结尾“整个世界”的象征意义,结合“承前启后”的责任解读。
  • (四)主题升华,拓展延伸(10分钟)

    1. 主题讨论

  • 从“家庭和谐”到“生命责任”:为何中年人是“纽带”?联系社会现象(如“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探讨责任感。
  • 2. 创意活动

  • 改编公益广告脚本:以课文为素材,设计分镜头脚本(场景、对话、旁白),突出“孝亲”“责任”主题。
  • (五)作业布置,分层落实(5分钟)

    1. 基础层:摘抄文中的对称句,仿写一段家庭生活场景。

    2. 提升层:结合自身经历,写一篇短文《我们家的“散步”》,要求运用细节描写。

    3. 拓展层:阅读毕淑敏《孝心无价》,比较两文对“孝”的理解差异。

    四、板书设计

    散 步

    分歧 → 尊老爱幼 → 责任

    (大路)母亲 ← 我 → 儿子(小路)

    生命传承 → 整个世界

    设计意图:以箭头动态呈现矛盾化解过程,突出“责任”与“生命”的深层主题。

    五、教学反思

  • 亮点:通过情境任务驱动,学生从“读故事”到“悟哲理”,实现情感共鸣与思维深化。
  • 改进:可引入更多跨文本对比(如《背影》),深化对亲情书写多样性的理解。
  • 参考资料:网页1、27、28、32、41、50的教案设计精华。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