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我在XX事业单位履职的第六年。这一年里,我始终秉持“服务大局、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在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作风建设等方面持续提升,全年累计完成重点工作任务28项,牵头优化业务流程3项,获评单位年度“创新服务标兵”。现结合事业单位年度考核要求,从多维度对个人工作进行系统性总结。
一、思想政治建设:夯实理论根基
作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我始终将政治理论学习视为立身之本。系统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全年撰写学习笔记5万余字,参与党组织生活24次,在“学习强国”平台保持日均45分的学习活跃度。特别是在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过程中,结合单位承担的“智慧城市数据平台建设”项目,形成《数字经济赋能公共服务的实践路径》调研报告,获市发改委专题研讨会采用。
在党性修养方面,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全年拒收服务对象礼金礼品3次,主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2次。通过参与单位组织的“廉洁文化月”活动,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深刻内涵,将“慎独、慎微、慎初”作为日常行为准则,全年未发生任何违规违纪行为。
二、业务能力提升:锻造专业本领
面对数字化转型趋势,我主动参加“政务大数据分析”“区块链技术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等专题培训,取得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颁发的《数据治理工程师(中级)》认证。在承担XX区民生服务数据归集任务时,创新采用“漏斗式数据清洗法”,将数据错误率从3.7%降至0.8%,相关经验被编入《全市政务数据质量管理规范(2025版)》。
针对基层群众反映的“办事材料重复提交”问题,主导开发“电子证照共享平台”,整合公安、民政等6个部门23类证照数据,实现12项高频事项“零材料办理”。该创新举措入选省“放管服”改革典型案例库,全年累计减少群众跑动2.3万人次,节约纸张消耗15.6万张。
三、工作实绩与创新:彰显责任担当
在年度重点工作推进中,牵头完成“XX市应急指挥系统升级”项目,建立多部门联动的“三维可视化指挥平台”,使突发事件响应时间缩短40%。特别是在2025年防汛抗台工作中,该系统精准预测17处高风险区域,协助转移群众3200余人,获市通报表扬。
创新开展“政策找人”服务模式,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惠企政策智能匹配系统”。全年主动推送政策信息1.2万条,帮助356家企业精准享受政策红利,相关做法被《中国行政管理》杂志专题报道。该模式使政策兑现周期从平均45天压缩至21天,资金拨付效率提升53%。
四、自我反思与改进:明确提升方向
审视全年工作,仍存在三方面不足:一是跨部门协作时存在“本位主义”倾向,在XX项目推进中未能充分听取环保部门意见;二是新技术应用存在“重建设轻运营”现象,如“智慧养老平台”上线后运维力量配备不足;三是压力传导机制有待完善,团队中3名新入职同事业务成长速度未达预期。
针对这些问题,已制定具体改进计划:建立“项目联席会商”制度,每季度组织关联部门开展需求对接;组建“技术+业务”复合型运维团队,实行平台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设置“业务通关”阶段性考核指标,确保团队能力均衡发展。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将持续深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重点在三个方面发力:一是构建“AI+政务”智能服务体系,探索ChatGPT技术在政策咨询领域的应用;二是建立服务质量数字孪生系统,实现服务过程可追溯、可评价;三是加强公共服务标准化研究,参与制定省级《智慧政务服务大厅建设规范》。通过不断自我革新,努力在事业单位改革浪潮中勇立潮头,为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