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督导工作开展情况
1. 制度建设与队伍优化
完善督导体系:修订《督导工作条例》,明确校、院两级督导职责,划分责任区并推行挂牌督导制度,覆盖全校所有教学单位和行政部门。
队伍建设:调整督导组成员,新增英语、人文社科领域专家,提升督导专业化水平;组织专题培训,强化督导人员对教育政策、课程改革的理解。
2. 常规教学督导
课堂教学督导:全年累计听课514节次,覆盖全校30个教学班,重点关注青年教师、新入职教师及实践课程教学质量,提出改进建议300余条。
教学常规检查:包括开学初教学检查、期中教学质量检查、期末试卷抽查等,确保教学秩序规范。例如,抽查73个开学第一课,发现并整改问题12项。
3. 专项督导与重点工作
“教师双进工程”督导:深入企业督导58名教师实践锻炼,评估行业兼职教师授课质量50人次,形成《教师双进工程督导报告》,提出运行机制优化建议。
心理健康与家校协同:针对前期问题开展“回头看”,督导家校沟通机制优化情况,如南京江北新区学校通过“家长开放日”“全员导师制”提升家长参与度。
实验室与安全管理:专项检查实验室安全管理、设备使用记录,整改隐患8处,确保实验教学规范。
4. 评估与质量监控
参与校内评估活动:包括新专业评估(如电子商务专业)、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评审等,推动教学改革。
学生评价体系创新:制定《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结合“智慧型生命课堂”理念,推动多元化评价落地。
二、督导工作成效
1. 教学质量提升
教师教学水平显著提高,课堂互动率提升30%,学生满意度达92%。
实践教学环节规范化,实验室设备使用率提升至95%,学生实验报告完整率达标率98%。
2. 问题整改与机制完善
家校沟通机制优化:通过线上平台(钉钉、公众号)与线下活动(家访、家长学校)结合,家长参与率从60%提升至85%。
心理健康教育强化:所有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建立重点学生心理档案,开展“心理健康周”活动,个案干预成功率提升40%。
3. 成果亮点
课程改革示范:推广“三学一测”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相关案例获省级教学成果奖。
督导科研突破:完成课题《校企合作共建机制下的教师考核评价研究》,形成可复制的督导评估模型。
三、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
1. 现存问题
督导覆盖面不足:实验课、研究生课程督导频次较低,部分学科专家配置不均衡。
教师参与度差异:部分教师对督导反馈的整改落实不到位,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现象。
信息化水平待提升:督导数据采集与分析依赖人工,缺乏智能化平台支持。
2. 改进措施
扩大督导范围:增设实验教学专项督导组,吸纳企业导师参与实践课程评估。
强化结果运用:将督导结果与教师评优、职称评定挂钩,建立整改追踪机制。
推进信息化建设:引入督导管理系统,实现听课记录、问题反馈、整改跟踪全流程数字化。
四、未来工作计划
1. 深化督导创新
探索“第三方评估”模式,邀请校外专家参与教学质量评价,增强评估客观性。
推广“联合集体备课”制度,跨学部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学资源共享。
2. 重点领域突破
落实“双减”政策督导:严控作业量,规范课后服务内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强化校园安全管理:定期开展消防、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建立应急演练常态化机制。
3. 督导能力建设
开展“督导科研年”活动,围绕教育评价改革、课程思政等方向立项研究课题。
组织督导人员赴先进地区(如江苏无锡、常州)考察学习,借鉴“迎国检”经验。
五、总结

本学年督导工作以“规范、服务、创新”为主线,通过制度完善、专项整改和评估优化,有效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下一步将聚焦信息化建设与第三方评估,推动督导工作从“问题导向”向“发展导向”转型,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数据来源:综合自2024-2025学年督导记录、整改报告及《南京市江北新区督导评估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