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学习通过肖像、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理解在叙述中插入抒情和议论的作用,体会语言的生动性与准确性。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表格梳理人物描写,分析四位作家的性格特征;结合小组讨论,探究文章结构与主题。
3. 情感与价值观
感受大作家的人格魅力,体会友谊与思想碰撞的珍贵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物描写方法(肖像、语言、动作)的分析与运用。
难点:理解抒情与议论在文中的作用;掌握时间顺序与群体人物描写的组织技巧。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提问:“星期天的聚会你会如何描写?”引出福楼拜家聚会的独特之处,激发兴趣。
简介作者莫泊桑及四位作家代表作(如福楼拜《包法利夫人》、都德《最后一课》)。
2. 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学生标注时间顺序词(如“第一个”“接着”“渐渐地”),梳理文章结构。
表格填写:分组完成四位作家的肖像、语言、动作描写及性格特点对比表。
| 人物 | 肖像描写 | 语言/动作描写 | 性格特点 |
|||--|-|
| 福楼拜 | 蓝色大眼,古高卢斗士式胡须 | 热情拥抱、拍肩,雄辩滔滔 | 热情豪放、博学睿智 |

| 屠格涅夫 | 白皙的脸 | 声调轻弱,谈话充满魅力 | 深沉平和、激情荡漾 |
| 都德 | 卷发披肩,眼睛眯缝似黑光 | 手势生动,讽刺口吻谈论一切 | 机智活泼、幽默健谈 |
| 左拉 | 头小,胡须连成一片 | 沉默寡言,倾听时抓脚踝 | 朴实固执、聪慧坚毅 |
3. 研读赏析
细节分析:
福楼拜“用一句深刻的话结束辩论”,体现其博学与思想深度(语言描写)。
左拉“歪坐沙发,抓脚踝”的动作,展现其内向与专注(动作描写)。
抒情议论:
如“心灵内在的欢乐”一句,揭示屠格涅夫与福楼拜精神共鸣的深层意义。
4. 拓展迁移
写作练习:以“相约周末”为题,运用时间顺序词和人物描写方法,模仿课文写一次朋友聚会。
角色扮演:假设莫泊桑加入聚会,讨论他会如何与四位作家互动,深化对人物关系的理解。
课文批注(节选)
1. 福楼拜的描写
原文:“他做着大幅度的动作,衣裤鼓起来像渔船上的风帆。”
批注:比喻生动,凸显福楼拜的热情与活力。“风帆”象征其思想与行动的自由奔放。
2. 都德的刻画
原文:“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
批注:细节传神,“射”字体现其敏锐洞察力,与幽默健谈的性格形成反差。
3. 左拉的形象
原文:“他很少讲话,总是歪坐着,压着一条腿,用手抓脚踝。”
批注:动作描写展现其沉默寡言与专注倾听,呼应后文“聪慧坚毅”的性格。
4. 议论性语句
原文:“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
批注:抒情议论升华主题,强调思想碰撞的价值,深化对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刻画。
教学资源推荐
延伸阅读:莫泊桑《羊脂球》、左拉《萌芽》等,对比不同作家的语言风格。
影视片段:观看《最后一课》改编影片,直观感受都德笔下的文学魅力。
通过以上设计,学生既能掌握人物描写技巧,也能在文学鉴赏中提升思维深度。教案可根据课堂反馈调整活动形式,如增加朗读环节或辩论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