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综合多篇教学资源,结合文章特点与教学目标,设计导学案与教学框架,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涵与艺术手法。
一、导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掌握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赏析描写紫藤萝的优美语言。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阅读、细节品析,梳理作者情感变化。
结合背景资料,探究紫藤萝的象征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生命的顽强与永恒,培养积极面对挫折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紫藤萝的描写手法及象征意义;理解“花和人都会遇到不幸,但生命长河无止境”的哲理。
难点:结合时代背景与作者经历,体会紫藤萝命运的隐喻性。
二、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感知,赏花之美
教学目标:梳理文章结构,赏析紫藤萝的形态美与语言美。
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
展示校园或生活中的紫藤萝图片/视频,提问:“紫藤萝的形态与瀑布有何相似之处?”
背景链接:宗璞的生平与写作背景(文革时期家庭遭遇、弟弟病重)。
2. 整体感知:
活动:自由朗读课文,圈画描写紫藤萝的句子,概括其特点(如“辉煌”“流动”“欢笑”)。
问题链:
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紫藤萝?(颜色、形态、动态)
文中哪些修辞手法最打动你?举例分析其效果(如比喻“像一条瀑布”,拟人“彼此推着挤着”)。
3. 语言品析:
示例:“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点拨:拟人手法赋予花以灵性,“挑逗”贬词褒用,体现生机与趣味。
小组合作:选择一句描写紫藤萝的句子,设计朗读脚本(重音、停顿、情感),并分享赏析。
第二课时:深读悟情,探生命之思
教学目标:理解紫藤萝的象征意义,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教学过程:
1. 情感脉络梳理:
问题:
作者为何“停住脚步”又“加快脚步”?结合文本关键词(如“疑惑”“痛楚”“宁静”“喜悦”)分析情感变化。
插入十多年前紫藤萝的描写有何作用?(对比,突出生命力的复苏)。
2. 主题探究:
关键句解读:“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活动:联系背景,讨论“不幸”与“生命长河”的内涵(个人苦难与时代变迁)。
象征分析:
紫藤萝的命运象征国家与个人的重生;花的“流动”隐喻生命的延续。
3. 拓展迁移:
仿写练习:以“生命像……”为句式,模仿托物言志的写法(如“生命像一条溪流,曲折却奔涌不息”)。
讨论: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如何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如考试失利、人际关系等),深化情感体悟。
三、作业与评价
1. 分层作业:
基础:摘抄并赏析3处描写紫藤萝的句子,注明修辞手法。
提升:以“我眼中的生命”为题,写一篇300字短文,融入托物言志手法。
2. 评价设计:

课堂表现:参与讨论、朗读展示。
书面作业:语言赏析的准确性与主题理解的深度。
四、教学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紫藤萝图片/视频、朗读音频、背景资料课件。
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赏花之美:色彩、形态、动态 → 修辞之美
悟生命之思:不幸与永恒 → 托物言志
通过以上设计,学生既能感受语言之美,又能深入思考生命哲理,实现文本与生活的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