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烈士遗作:以诗明志的壮烈之音
1. 《绝笔诗》——周文雍
“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
周文雍与陈铁军烈士在刑场上的婚礼震撼世人,此诗刻于狱中墙壁,以铁血誓言诠释对党的忠诚。
2. 《囚歌》——叶挺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叶挺将军在重庆渣滓洞狱中所作,以“活棺材”比喻牢狱,展现宁死不屈的气节。
3. 《南京书所见》——李少石
“丹心已共河山碎,大义长争日月光。”
烈士李少石于南京狱中写下此诗,表达对民族大义的坚守,后因革命牺牲。
4. 《就义诗》系列
两首诗以决绝之语展现革命者的无畏。
二、后人追思:诗歌中的永恒缅怀
1. 《蝶恋花·答李淑一》——毛泽东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毛泽东怀念妻子杨开慧及战友柳直荀,将烈士精神比作“忠魂舞”,寄寓对先烈的深情。
2. 《小草在歌唱》——雷抒雁
为纪念因坚持真理被杀害的烈士而作,诗中“小草”象征平凡中的伟大,呼唤正义与良知。
3. 《献给烈士》——岂几
“脚下黄土的扉页里夹着历史的底片”,以意象化语言再现英雄事迹,表达对牺牲者的敬仰。
4. 《那一抹闪闪的秋色》——致秋瑾
“你从闺房中走出,毅然踏上东渡日本的轮船”,赞颂秋瑾冲破封建束缚、投身革命的壮举。
三、群体记忆:历史场景的诗意重构
1. 《南楼七壮士遗书》
1945年开平七壮士抗击日军时联名写下:“我等虽不甚读书诗,但尽忠为国为乡几字,亦可明了。”遗书质朴却震撼,体现平民英雄的家国情怀。
2. 《红军烈士纪念塔》
“当年前辈奋力杀,瑞金儿女热血洒”,以民歌风格记录红军长征的壮烈,传承红色记忆。
四、精神传承:诗歌中的永恒价值
这些诗歌不仅是对个体的追思,更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如林基路在新疆狱中所作《囚徒歌》中“掷我们的头颅,奠筑自由的金字塔”,将个人命运与民族解放相连。而《滨江抒怀》中“一世忠贞兴故国,满腔热血沃中华”,则展现了先烈们以生命浇灌理想的热忱。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