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询问笔录是行政执法、案件调查中用于记录事实的重要法律文书,其规范性和完整性直接影响案件处理的有效性。以下是撰写调查询问笔录的核心要点及步骤,结合法律要求和实践经验整理:
一、程序合法性要求
1. 主体合法
必须由2名以上具备执法资格的人员共同进行,一人询问,一人记录,且全程不得更换人员。
需向被询问人出示执法证件,明确告知其权利义务(如申请回避权、如实陈述义务等)。
2. 时间与地点合法
时间需精确到分钟,避免超时或同一时间制作多份笔录。
地点应符合法律规定,不得在非指定场所(如户籍地以外)进行询问。
3. 特殊人群保护
未成年人需监护人在场;聋哑人需配备通晓手语者;不通晓当地语言者需翻译人员。
二、笔录格式与内容结构
1. 首部信息
标题:明确案件性质(如“XX局调查询问笔录”)。
基本信息:询问时间、地点、询问人/记录人姓名及证件号、被询问人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
2. 询问正文
开场告知
示例:“我们是XX局执法人员,现依法就XX事项进行调查,请如实回答。你有权申请回避,是否清楚?”。
问答记录
采用“问:”和“答:”分段落记录,内容围绕案件核心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行为、结果等)展开。
关键细节:记录被询问人的态度(如沉默、辩解)、物证来源、矛盾点及后续查证要求。
3. 尾部确认
每页需被询问人签名并注明“以上笔录已阅,与所述一致”;修改处需被询问人捺指印。
被询问人拒绝签字时,需注明原因并邀请见证人签字。
三、内容完整性技巧
1. 五要素穷尽
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需完整记录,避免遗漏关键信息。例如,违法行为持续时间、涉案金额需具体化。
2. 矛盾点与细节记录
被询问人前后矛盾的回答需重复提问并记录差异,结合其他证据(如物证、视频)交叉验证。
非语言行为(如沉默、情绪变化)需备注,如“被询问人低头不语”。
3. 证据关联性
记录物证、书证的出示过程,注明证据来源及被询问人的确认情况。
四、询问策略与注意事项
1. 询问前准备
熟悉案件材料,制定询问提纲,预判可能出现的抵触或隐瞒情况。
准备物证(如现场照片、合同)用于当场出示。
2. 询问技巧
开放式提问:引导被询问人完整陈述(如“请描述当时经过”)。
封闭式追问:针对矛盾点重复提问(如“你之前说运输三天,为何现在提到一个月?”)。
心理引导:对法律意识淡薄者采用谈话方式,避免对抗。
3. 全程录音录像
若预判被询问人可能拒签,可隐蔽录音录像,确保内容未侵犯隐私且未被剪辑。
五、常见错误与规避
1. 程序疏漏
避免单人询问、未告知权利义务、未核对笔录直接签字。
2. 内容缺陷
记录用语模糊(如“大概”“可能”)、关键要素缺失(如未记录物证来源)。
3. 格式不规范

修改处未捺指印、未标注“以下空白”、未分页签名等。
六、模板示例(简化版)
plaintext
XX市XX局调查询问笔录

时间:2025年3月28日10:00至11:30
地点:XX局询问室
询问人:张XX(执法证号:XXXX)
记录人:李XX(执法证号:XXXX)
被询问人:王XX,性别男,年龄45岁,身份证号XXXX,联系电话XXXX
问:我们是XX局执法人员(出示证件),现依法调查XX案件,请如实回答。是否申请回避?
答:不申请。
问:请说明你的身份及与案件关系。
答:我是XX公司负责人,负责……
(详细记录案件相关问答)
尾部:
以上笔录共3页,我已阅读,与所述一致。
被询问人签名: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
询问人/记录人签名:_________
七、法律依据与延伸
《行政处罚法》:强调程序合法、证据完整。
《监察法》:特殊案件需遵守权利义务告知及回避规定。
通过规范程序、细化内容、完善格式,可确保笔录的合法性和证明力。具体案件需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如涉密内容需隐去敏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