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代表作,以壮阔的江景与深沉的乡愁交织,展现时序更替中的羁旅情怀。以下为全诗及赏析:
全诗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
1. 结构与意境
以对偶句开篇,点明羁旅背景。“客路”与“行舟”暗示漂泊之身,青山、绿水勾勒出江南明丽风光,形成开阔与孤寂的对比,乡愁暗伏。
描绘江面壮景:“阔”写春潮涨涌、视野辽阔,“悬”状风帆端直,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展现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气象,隐含行舟的孤寂与豁达。
全诗点睛之笔。残夜未尽,海日初升;旧年未逝,江春已至。通过“生”“入”的拟人化手法,既写昼夜交替、冬去春来的自然规律,又暗含新旧更迭的哲理,赋予景物以生命力和希望,被誉为“盛唐气象”的象征。
呼应首联,借“雁足传书”的典故直抒思乡之情。归雁与孤舟形成对照,将个人情感融入广阔时空,余韵悠长。
2. 艺术特色
3. 思想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湾游历吴楚途中,泊舟北固山下时。北固山三面临江,春潮涌动、残夜将尽的景象触发诗人对故乡的思念,遂成此千古名篇。
名句影响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被唐代宰相张说题于政事堂,作为诗歌典范,其哲理与气象成为盛唐诗歌的标杆。
综上,《次北固山下》以精练的语言、壮阔的意境和深远的理趣,既展现了江南早春的生机,又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深情,堪称唐代五律的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