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典意象中的雪
1.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以柳絮和梅花比拟纷扬的雪花,赋予暮雪灵动与诗意。
2.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用梨花盛开的春景反衬边塞雪景的奇绝,充满浪漫想象。
3.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以极简笔墨勾勒孤寂清冷的雪境,空灵中透出哲思。
4.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雪与梅的虚实相映,展现冬日的清丽与矛盾之美。
5.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沁园春·雪》
以磅礴笔触描绘雪覆山河的壮阔,尽显豪迈气象。
二、情感与哲思交织的雪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以雪泥鸿爪比喻人生漂泊的偶然与无常。
——白居易《问刘十九》
雪夜邀饮的温情,道尽寒夜中的人间烟火。
——纳兰性德《长相思》
风雪夜思乡的孤寂,凸显塞外与故土的冷暖对比。
下雪的雪景描写
一、动态雪景
1. “雪花像千万只白蝴蝶漫天飞舞,又似柳絮、杨花、鹅毛,轻轻柔柔地飘洒”
雪花轻盈的姿态与融化时的晶莹,被比作“人间小布丁撒满椰蓉”。
2.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陈毅《青松》
积雪与青松的刚柔对比,暗喻坚韧品格。
3. “风卷雪粒在空中盘旋,时而向上飘荡,时而向下猛冲”
济南的雪粒如泡沫碎屑,北风赋予雪动态的凌厉美感。
二、静态雪境
积雪覆盖下的世界纯净如画,屋檐、树梢、远山皆披银纱。
——李白《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雪与泉水的冷冽交织,勾勒出山野的幽寂。
三、意境与氛围
1.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居易《夜雪》
以竹折声反衬雪夜的静谧,无声中见厚重。
2. “雪夜扁舟寻友,纸帐蒲团对坐”
——陆游《赠镜中隐者》
雪夜的诗意栖居,烘托文人雅趣。
3. “雪落芙蓉山,柴门犬吠迎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风雪夜归的画面,寒中透暖,充满人间温情。
雪景的现代散文片段(节选)
> “雪粒如泡沫碎屑般落下,道路上的车辙如黑白交响乐,大明湖的水面浮起白雾,冷热交融间绘成绿白相映的画……仿古屋檐下的雪被寒风卷起,古巷中的流水与楹联‘淡雪无痕天垂镜’,更添诗意。”
> ——张新宇《济南的雪》
引用来源
雪景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