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丰美同志是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的楷模,其事迹和精神对当代党员干部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结合毛丰美与毛相林两位脱贫攻坚先锋的事迹,心得体会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以“干”字精神为指引,践行初心使命
毛丰美带领大梨树村从“穷山沟”蜕变为“中国最美乡村”,核心在于“苦干、实干、巧干”的“干”字精神。他提出“不干什么都没有”,将荒山治理为花果山,发展农工商旅一体化经济,用30年时间实现村集体资产超3亿元。这与毛相林7年凿出“绝壁天路”、发展柑橘产业的奋斗历程异曲同工,均体现了基层干部迎难而上的担当。他们的实践启示我们:唯有脚踏实地、科学规划,方能将蓝图变为现实。
二、以人民为中心,厚植为民情怀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毛丰美20余年提交近200件涉农提案,推动城乡电价同网同价、取消农业税等政策落地,被誉为“农民代言人”。他始终将“让村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作为使命,拒绝副县长职位,坚守基层一线。这种为民的情怀与毛相林“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的奉献精神一脉相承,彰显了员“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
三、以清廉自律为底色,坚守政治本色
毛丰美严于律己,从未经手村集体资金,父母丧事、子女婚嫁不收村民礼金,树立了“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的廉洁标杆。毛相林同样自掏腰包修路、发展产业,始终与群众同甘共苦。二者均以克己奉公的作风赢得信任,印证了“清廉是干部最硬底气”的真理。
四、以创新思维破局,激活发展动能
毛丰美关停污染企业转型生态旅游,毛相林从失败中总结教训发展柑橘产业,均展现了基层干部的科学决策能力。他们打破传统思维,因地制宜探索“三色经济”“乡村旅游”等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方法论”。
毛丰美与毛相林虽身处不同地域,但都以“敢向绝壁要出路”的魄力、“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诠释了员的初心。他们的精神启示我们:新时代党员干部需以“干”字为魂、以民为本、以廉为基、以新为径,在乡村振兴与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