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北京高考作文-北京2012高考

admin112025-04-08 19:00:02

2012年北京高考作文题为材料作文,以火车巡逻员老计的故事为核心,要求考生围绕平凡岗位中的责任与坚守展开思考。以下从题目解析、立意角度、写作建议及社会意义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一、题目解析与材料背景

材料描述老计独自在大山深处巡视铁路,每日行走20多公里,清理碎石、保障行车安全,并向经过的列车庄重敬礼,列车则以鸣笛回应。题目要求考生从“独自巡视”“庄重敬礼”“汽笛回响”等场景中提炼感受和思考,自拟题目作文。

材料特点

  • 贴近生活:聚焦普通人的平凡工作,与往年名人事迹类题目相比更具现实意义。
  • 情感倾向明确:材料隐含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的赞扬,引导考生思考平凡中的伟大。
  • 开放性与限制性:未提供现成观点,需考生自主立意,但需在材料范围内展开,避免偏题。
  • 二、立意角度与主题方向

    考生可从以下角度切入,结合材料细节与社会现象展开论述:

    1. 平凡中的伟大

  • 老计的日常工作看似简单,但保障了铁路安全,体现“小人物”的社会价值。可联系“最美司机吴斌”“基层劳动者”等事例,强调平凡岗位的重要性。
  • 关键词:坚守、责任、社会价值。
  • 2. 职业精神与爱岗敬业

  • 老计对工作的敬畏(敬礼)和列车的回应(鸣笛)象征职业尊严与相互尊重。可引用梁启超《敬业与乐业》中的观点,结合梅兰芳坚守艺术、袁隆平深耕稻田等案例。
  • 关键词:职业道德、乐业、使命感。
  • 3. 对抗浮躁的时代精神

  • 对比现代社会追求功利的风气,老计的孤独坚守体现“甘守寂寞”的品质。可联系梭罗的瓦尔登湖生活、陈寅恪严谨治学等,探讨精神纯粹性的意义。
  • 关键词:浮躁与坚守、精神纯粹性。
  • 4. 社会协作与人文温度

  • 老计与列车司机的互动象征个体与社会的联结,体现“尊重”与“回应”的共生关系。可延伸至疫情期间的基层互助、城市中的陌生人善意。
  • 关键词:人文关怀、社会纽带。
  • 三、写作建议与高分策略

    1. 结构设计

  • 议论文:采用“引-议-联-结”框架。例如,开篇描述场景,引出“责任”主题;中间分论点结合历史人物(如托尔斯泰的社会责任感)与当代案例(如感动中国人物);结尾升华至社会文明的高度。
  • 记叙文:以第一人称叙述类似经历(如清洁工、护林员),通过细节描写(如敬礼的动作、汽笛的回声)传递情感。
  • 2. 素材选择

  • 避免陈例:少用雷锋、焦裕禄等传统人物,多用近年事迹(如“天眼”团队、抗疫志愿者)。
  • 文学引用:可化用泰戈尔“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或鲁迅“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等名言。
  • 3. 语言表达

  • 场景化描写:如“老计的背影与群山融为一体,敬礼的瞬间定格成永恒的剪影”。
  • 辩证思考:在赞颂坚守的反思社会对基层劳动者的保障不足,增强深度。
  • 四、社会意义与命题导向

    2012北京高考作文-北京2012高考

    2012年作文题呼应了当时社会对“雷锋精神”的纪念(雷锋逝世50周年),强调基层劳动者的价值,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责任意识。其命题趋势体现北京卷“以小见大”的特点,要求考生从微观叙事中提炼普世价值。

    五、典型例文参考

    2012北京高考作文-北京2012高考

  • 《敬业与乐业》(议论文):以梅兰芳守护京剧、郑渊洁写作热情为例,论述职业精神与生命价值的统一。
  • 《生活的严肃》(议论文):对比老计与当代浮躁风气,引用梭罗、陈寅恪等强调对生活的庄重态度。
  • 总结

    2012年北京高考作文通过平凡人物的故事,考察考生对责任、坚守、社会价值的理解。高分需兼顾立意深度(如从个人延及文明韧性)、素材新颖性(如结合时代热点)及语言表现力(如场景化与哲理化结合)。考生在备考类似题目时,应注重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与人文经典的积累。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