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河南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以“山羊过独木桥”为材料,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内容自选角度作文。以下为题目详情及解析:
作文题目与材料
材料内容:
学校运动会最后一个项目是“山羊过独木桥”,规则要求两名学生从桥两端同时上桥,在中间相遇时一人下桥、一人通过。但在预赛中,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裁判认为此举存在争议。考生需根据此材料写作,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要求:
1. 自选角度,明确立意;
2. 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
3. 不得套作、抄袭。
(参考来源:)
立意方向与解析
该题目具有开放性,考生可从多角度切入,结合材料中的“规则”“合作”“创新”“竞争与共赢”等关键词展开论述。以下是常见立意方向:
1. 合作共赢:
材料中两名学生通过合作实现双赢,可联系现实中的国际协作(如环境保护、经济合作)、团队精神(如体育比赛、企业创新)等案例,强调合作的重要性。
例:引用“世界环境治理需各国协同”或“电商产业链条中的合作共赢”等素材。
2. 规则与变通:
探讨规则是否需要被打破。若支持打破规则,可强调僵化规则的局限性,如材料中的规则可能导致对抗而非效率;若反对打破规则,可强调规则是社会秩序的基础,需在遵守中寻求优化。
例:引用“裁判的争议”作为辩证思考的切入点。
3. 创新思维:
学生通过创造性方法解决问题,体现“思维一转天地宽”。可结合科技发展(如数码技术颠覆传统摄影)、社会改革等案例,论证创新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4. 人性化与竞争:
传统规则强调竞争中的胜负,但材料中的学生选择互相成全,引发对“竞争是否必然对立”的思考。可联系教育理念、职场文化等展开讨论。
写作建议
满分作文示例
如一篇题为《创新+合作=成功》的满分作文,从个人、企业、国家三个层面展开,结合电商发展、命运共同体理论等,论证创新与合作的结合是成功的关键。
总结
该题目既考查考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也强调思辨能力。通过多角度分析材料中的矛盾点(规则与变通、竞争与合作),结合社会热点与个人体验,可写出层次丰富、立意深刻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