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阅兵观后感;阅兵仪式的观后感800字

admin122025-04-09 08:35:02

以下是关于201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的观后感,结合阅兵的历史意义、仪式亮点与个人感悟,撰写成文:

铭记历史,砥砺前行——2015年阅兵观后感

201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一场震撼世界的阅兵仪式拉开帷幕。这场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的阅兵,不仅是对抗战胜利70周年的庄严纪念,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展现。观看这场阅兵,我的内心激荡着自豪与敬畏,也深深感受到和平的珍贵与使命的厚重。

一、历史回响:以阅兵致敬民族脊梁

这场阅兵首次以非国庆日的时间节点举行,聚焦于抗日战争的历史记忆。当300余名平均年龄90岁的抗战老兵乘车缓缓驶过天安门时,他们佝偻的身躯与坚毅的目光仿佛将人拉回烽火连天的岁月。这些老兵中既有八路军、新四军战士,也有抗战老兵和支前模范代表。他们的存在,是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提醒后人:今天的和平,是3500万军民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正如阅兵式上奏响的《保卫黄河》《在太行山上》等抗战歌曲,每一个音符都凝聚着血与火的抗争精神。

2015年阅兵观后感;阅兵仪式的观后感800字

二、军威浩荡:现代化国防的自信宣言

此次阅兵展示了中国军队的现代化风貌。27个装备方队中,84%的武器为首次亮相,涵盖陆、海、空、二炮等全领域。从国产新型坦克到远程战略导弹,从歼-10战机到预警机编队,每一件装备都彰显了“中国制造”的科技实力。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空中梯队拼成的“70”字样和首次亮相的空中加油编队,既是对历史的纪念,也是对未来的展望。将军领队的创新安排(50余名现役将领带队受阅)更体现了军队高层身先士卒的担当。

三、和平愿景:国际合作与文明担当

阅兵不仅面向历史,更传递了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10余个国家的军队代表受邀参与,包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反法西斯同盟国。这种跨国联动表明,中国始终是国际和平的坚定维护者。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强调:“和平来之不易,和平必须捍卫。”阅兵中“白求恩医疗方队”的亮相,则将军队的人道主义精神与救死扶伤的文明底色融为一体。

四、青年使命:传承与奋进的启示

作为观者,最触动我的是三军仪仗队女兵方队的飒爽英姿和千人合唱团的雄浑歌声。这些年轻人以整齐划一的步伐与嘹亮军歌,诠释了新时代军人的血性与纪律。他们与抗战老兵形成鲜明对比,却共同诉说着一个真理:民族精神的传承需要每一代人的接续奋斗。正如一位老兵所言:“历史不会死亡,甚至永远不会结束。”

以史为鉴,照亮未来

这场阅兵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复兴的壮阔历程。它告诉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在和平年代保持警醒;展示实力不是为了炫耀武力,而是为了捍卫来之不易的安宁。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更应汲取历史的力量,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以行动书写新时代的“和平宣言”。

这篇观后感结合历史背景、仪式亮点与个人思考,既展现了阅兵的宏大叙事,也落脚于个体的责任担当。如需调整篇幅或补充细节,可进一步参考相关素材。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