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6年江苏高考作文题

题目材料:
>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核心主题:
材料通过“说话的长短”对比,探讨个性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前半句强调“不重复他人”的独立表达(个性),后半句突出“填补空白”的创新思维。考生需结合两者,分析如何在传统与突破中找到平衡。
解析与立意方向:
1. 个性与创新的交融:
“有话则短”体现拒绝陈词滥调,如韩愈“惟陈言之务去”的创作主张;
“无话则长”则如科学领域突破常规思维,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颠覆经典物理。
2. 批判性思考:
反对盲从权威或流行观点,提倡独立思考(如鲁迅的杂文风格);
创新需以个性为基础,如乔布斯以独特设计理念革新科技产品。
3. 现实意义:
联系社会现象,如网络时代信息重复与原创稀缺的矛盾;
青年如何在标准化教育中保持个性。
满分作文示例:

《烟火蓝边碗》以传统瓷碗的创新设计为切入点,通过平凡器物折射工匠精神与创新智慧,呼应“无话则长”的深意。
《左手粪叉,右手笔杆》通过爷爷的农民与文人双重身份,展现质朴生活与个性表达的融合。
二、2016年全国一卷高考作文题
题目材料:
漫画《奖惩之后》:两个孩子考试后,考100分者因退步被批评,考55分者因进步被表扬。要求结合寓意写作。
核心主题:
探讨评价标准与成长心态,批判唯分数论,提倡多元评价体系。
解析与立意方向:
1. 批判单一评价标准:
分数不应成为衡量能力的唯一尺度,需关注个体差异与进步空间。
2. 教育理念反思:
表扬与批评的平衡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如鼓励式教育培养自信,过度批评导致压力。
3. 社会发展隐喻:
职场、社会中的评价机制同样需避免“一刀切”,尊重多样性。
三、两卷对比与命题特点
1. 江苏卷:
延续新材料作文形式,强调思辨性与文化深度,如从“说话”引申至个性、创新;
鼓励考生结合历史典故(如苏轼“自是一家”的创作观)、现代案例(如互联网创新)展开论述。
2. 全国一卷:
以漫画为载体,贴近生活,关注教育公平与人性化评价;
要求考生从微观现象提炼宏观思考,如社会竞争与价值观异化。
四、总结
江苏卷要求考生在“个性”与“创新”的辩证中展现思辨能力,需避免仅泛泛而谈概念,而应结合具体事例(如艺术创作、科技突破)深化主题。
全国一卷则需从漫画的讽刺性出发,揭示评价体系的局限,并呼吁更包容的成长环境。
两卷均体现高考作文对现实关怀和思维深度的重视,考生需立足材料核心,灵活调用素材,构建有逻辑、有温度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