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紧扣时代脉搏,注重思辨性与现实意义,主要分为全国卷(Ⅰ、Ⅱ、Ⅲ、汉语卷)和自主命题卷(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以下是核心题目及主题方向梳理:
全国卷
1. 全国Ⅰ卷:以“劳动”为主题,要求考生针对部分学生不理解、不尊重劳动的现象,撰写演讲稿,倡导“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2. 全国Ⅱ卷:以“青春接棒,强国有我”为核心,选择不同历史节点(如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等),以青年学生身份完成书信、演讲稿等文体,强调家国情怀与历史使命感。
3. 全国Ⅲ卷:漫画材料作文(漫画内容为师生互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教育本质、师生关系及成长意义。
4. 全国汉语卷:围绕“奥运精神”,结合冬奥会倒计时主题班会讨论,探讨体育精神与个人参与的价值。
自主命题卷
北京卷:二选一。
①“文明的韧性”:从历史、文化等角度议论文;
②“2019的色彩”:以记叙文形式赋予2019年象征性色彩,结合五四运动百年、建国70周年等大事件。
天津卷:引用方志敏、陶行知等名言,围绕“爱国情怀”展开论述,强调个人对国家的责任。
上海卷:通过音乐中的“中国味”,探讨文化认同与多元认知的关系。
江苏卷:以“五味调和”为喻,讨论事物多样性与共存相生的哲学思考。
浙江卷:以“作家与读者”为隐喻,探讨个人生活选择与社会期待的关系,强调自我价值与外界反馈的平衡。
高考作文十大常见主题
根据历年高考命题规律及2019年题目分析,以下为高频主题及对应考题示例:
1. 家国情怀与时代使命
主题:个人与国家的联系,青年责任(如全国Ⅱ卷“强国有我”、天津卷爱国主题)。
关键词:民族复兴、历史节点、家国同构。
2. 劳动教育与价值重塑
主题:劳动的意义、传统美德与当代挑战(全国Ⅰ卷“热爱劳动”呼吁)。
关键词:实践精神、人工智能与劳动的辩证关系。
3. 文化自信与传统传承
主题:中华文明的韧性(北京卷)、音乐中的“中国味”(上海卷)。
关键词:文化遗产、文化创新、中西对话。
4. 青春成长与人生选择

主题:青年理想、挫折教育(全国Ⅲ卷师生互动、浙江卷“作家与读者”隐喻)。
关键词:自我认知、奋斗与坚持、多元价值。
5. 科技发展与人文反思
主题:人工智能的、科技与劳动的平衡(全国Ⅰ卷对AI的讨论)。
关键词:工具理性、人性关怀、技术双刃剑。
6.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主题:人与自然的关系(江苏卷“五味调和”引申至生态和谐)。
关键词: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生态文明。
7. 社会公平与法治精神
主题:公民权利、规则意识(模拟题中“法治冷漠症”反思)。
关键词:公平正义、公共参与、制度完善。
8. 创新思维与开放包容
主题:文化交融(上海卷)、事物多样性(江苏卷)。
关键词:创新驱动、多元共生、跨界融合。
9. 生命教育与心灵成长
主题:挫折教育(模拟题漫画“巧干活”讽刺急功近利)。
关键词:韧性教育、心理健康、全人发展。
10. 国际视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主题: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互鉴(上海卷)、奥运精神(汉语卷)。
关键词:文明对话、合作共赢、责任担当。
命题趋势与备考建议
注重思辨性:题目多提供对立观点(如劳动与科技、传统与创新),需辩证分析。
强化应用文体:演讲稿、书信等实用文体占比增加,需掌握格式与场景化表达。
贴近现实热点:如建国70周年、五四百年、冬奥会等大事件融入考题。
关注个体体验:从个人经历出发,以小见大(如北京卷“2019的色彩”)。
建议考生结合高频主题,积累古今中外多维素材,强化逻辑与表达训练,提升对时代议题的敏感度与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