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紧扣时代脉搏,注重立德树人,强调应用写作能力和思辨性,体现了对青年价值观、家国情怀及现实问题的引导。以下是各卷题目及核心主题:

全国卷系列
1. 全国Ⅰ卷
主题:历史人物评析(齐桓公、管仲、鲍叔)
任务:班级读书会发言稿,讨论三人中谁最值得称颂。
核心:从历史典故中挖掘领导力、包容心与识人智慧。
2. 全国Ⅱ卷
主题:国际互助与青年责任
任务: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题撰写演讲稿。
材料:引用墨子、约翰·多恩诗句及疫情中的国际援助标语,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
3. 全国Ⅲ卷
主题:自我认知与成长
任务:给高一新生的信,分享“如何为自己画好像”的思考。
核心:通过“镜子”与“自画像”隐喻人生反思。
4. 新高考Ⅰ卷
主题: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
任务:结合防疫措施与抗疫行动,辩证分析物理距离与社会联系的统一。
5. 新高考Ⅱ卷
主题:地名文化
任务:以“带你走近______”为题撰写主持词,挖掘地名背后的自然、人文内涵。
地方卷
北京卷:二选一
①以北斗卫星“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为切入点,写议论文;
②以“一条信息”为题写记叙文,关注信息时代个体体验。
天津卷:“中国面孔”的新思考,结合抗疫、文化代表人物等。
上海卷:探讨“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是否无能为力”,强调偶然与必然的哲学思辨。
江苏卷:智能互联网时代的信息茧房与自我塑造。
浙江卷:个人与家庭、社会的角色错位,反思人生坐标与现实落差。
近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分析(2018-2024)
从2020年及后续年份(如2024年)的作文题可见以下趋势:
1.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主导
特点:明确写作任务(如演讲稿、书信、主持词),限制文体与场景,增强实用性。
例:2020年全国Ⅰ卷发言稿、2024年新课标Ⅱ卷的太空探索主题议论文。
2. 主题紧扣时代与社会热点
国家发展:如2020年新高考Ⅰ卷的疫情主题、2024年新课标Ⅰ卷的AI与互联网反思。
科技人文融合:如2020年北京卷北斗卫星、2024年北京卷“历久弥新”议论文。
3. 思辨性与价值导向并重
哲学思考:如2020年上海卷的“转折与人的能动性”、2024年天津卷的“被定义与自定义”。
青年责任:强调个人与集体、传统与创新的平衡,如2020年全国Ⅱ卷的全球青年责任。
4. 传统文化与历史素材的现代诠释
例:2020年全国Ⅰ卷的春秋典故、2022年《红楼梦》材料题,要求从历史中提炼现实意义。
5. 文体多样化与创新性
突破议论文限制:增加书信、主持词、小诗等多元文体,如2024年北京卷“月的独白”抒情写作。
备考建议
1. 关注时政与长效热点:如科技创新、文化传承、国际关系等,积累多角度素材。
2. 强化应用文训练:熟练掌握演讲稿、书信等文体格式与语言风格。
3. 培养辩证思维:练习从矛盾对立中提炼观点(如“距离与联系”“传统与创新”)。
4. 深化文化理解:结合历史典故、经典文本,提升对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能力。
如需更完整的历年题目与解析,可参考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权威资料或教育平台专题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