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清明》原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代·杜牧
注释与译文
1.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兼具自然与人文内涵,既是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踏青郊游的春日仪式。
2. 雨纷纷:形容细雨连绵,既写景又烘托行人愁绪。
3. 欲断魂:极言行人心境凄迷,或因孤身漂泊,或因哀思故人。
4. 杏花村:一说为安徽池州杏花村,后多借指酒家。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飘洒,羁旅之人神情凄然。问何处可借酒消愁?牧童笑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诗歌赏析
1. 情景交融:
2. 问答中的留白:
3. 文化影响:
其他清明节相关古诗选录
1. 韩翃《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描绘寒食节(清明前)禁火习俗,暗含对权贵的讽喻。
2. 白居易《清明夜》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以静谧夜色反衬节日氛围,表达闲适之情。
3. 黄庭坚《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对比自然生机与人生寂灭,抒发生死哲思。
4. 晏殊《破阵子·春景》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以清明为背景,描绘春日游赏的轻快画面。
清明节古诗的文化意义
这些诗词不仅记录了古人对自然节气的观察,更承载了祭祖追思、踏青寻春的双重情感,体现了中国人“哀而不伤”的生命哲学。如需完整诗单或深度解析,可参考来源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