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明节古诗选录(节选)
1.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最经典的清明诗,入选多个网页)
2.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节与清明关联密切,诗中描绘禁火习俗)
3. 《清明夜》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夜的静谧与春景)
4. 《清明即事》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抒发清明时节的愁思)
5.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隐逸与自然结合的清明雅趣)
6. 《长安清明》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描绘唐代长安清明风俗)
7. 《苏堤清明即事》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宋代西湖清明游春场景)
二、七夕节古诗选录(节选)
1. 《鹊桥仙·纤云弄巧》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词巅峰之作,强调爱情超越时空)
2.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含蓄描绘七夕夜思)
3. 《迢迢牵牛星》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名篇,奠定牛郎织女意象)
4. 《七夕》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直抒七夕的悲欢交织)
5. 《马嵬·其二》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借七夕讽刺唐玄宗爱情悲剧)
6. 《行香子·七夕》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宋代婉约词人对七夕的独特感怀)
7. 《七夕穿针》
迎寒理衣缝,映月抽纤缕。的皪愁睇光,连娟思眉聚。
(古代七夕乞巧习俗的细腻刻画)
三、扩展说明
1. 清明节与寒食节的融合:部分诗作(如韩翃《寒食》)反映了寒食禁火与清明扫墓的习俗融合。
2. 七夕的文化演变:从汉代《迢迢牵牛星》到宋代秦观词,七夕逐渐从星象崇拜转向爱情主题。
3. 地域特色:如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展现江南清明风光,而韦庄《长安清明》记录北方都城习俗。
提示:完整100首列表可参考来源网页(如网页1、11、16、39等),因篇幅限制,此处仅选录代表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