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全国一卷(即新高考Ⅰ卷)的语文作文题目聚焦于“体育之效”与“强弱转化”的辩证关系,要求考生结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展开论述。以下是具体题目、解析及参考范文: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题目
材料内容: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最终可能转为至弱;而弱者若勤自锻炼,久之也会变强。“生而强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悲”。
写作要求:
1. 结合材料,体现对“强弱转化”的感悟与思考。
2. 选准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3. 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或套作。
题目解析
1. 核心立意:
材料强调“强弱并非固定”,强与弱可通过主观努力、环境等因素互相转化。考生需结合体育的象征意义,引申到个人成长、国家发展等层面,体现辩证思维。
2. 写作方向:
参考范文思路与示例
标题:《强弱有变,天道酬勤》
分论点示例:
1. 强弱无常,事在人为
引用《伤仲永》中天才陨落的教训,对比张海迪、霍金等身残志坚的强者,说明先天条件无法决定最终成就,关键在于后天努力。
2. 国家兴衰,自强为基
以中国近代史为例:晚清因故步自封由强转弱,而新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科技创新实现复兴,印证“生而弱乎,天之诱我以至于强”。
3. 强者之责,弱者之志
引用孔子“富而好礼”与“贫而乐道”,提出强者应担当社会责任(如企业家助力公益),弱者需保持奋进(如寒门学子逆袭),实现社会共荣。
结尾升华:
“真正的强大,不在于肌肉的力量,而在于精神的韧性。唯有以自强为舟、以谦逊为帆,方能驶向永恒的强盛。”
高分作文特点
1. 结构清晰:采用总分总或递进式结构,论点层层深入。
2. 论据多元:结合历史典故、名人案例、哲学思想,增强说服力。
3. 语言凝练:善用排比、比喻(如“强弱如流水,无常形却守恒”),提升文采。
其他优秀范文标题参考
1. 《不以强喜,不以弱悲》
2. 《知弱图强,居安思危》
3. 《青年昭昭而强,华夏赫赫之梁》
如需具体范文全文,可参考网页中提供的满分作文案例,如《弱者当自强,强者要担当》或《何妨存弱且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