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2~6的乘法口诀教案

admin72025-04-13 15:20:02

以下是关于“6的乘法口诀”及“2~6的乘法口诀”的教学设计与教案参考,结合多篇优质教学资源整理而成:

一、6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6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2~6的乘法口诀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熟练用口诀计算乘法和除法算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如摆小棒、分学具)和观察推理,理解口诀来源,体会乘法与除法的联系。

3. 情感态度: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口诀意义,熟练运用口诀求积、求商。
  • 难点:理解乘法口诀与除法之间的联系,灵活应用。
  • 教学过程

    1. 复习旧知,情境导入

  • 复习2-5的乘法口诀:通过填空、对口令等方式巩固旧知,如“二( )得八”“( )六十二”。
  • 情境创设:以生活场景(如分苹果、豆荚每节6颗豆子)或故事(如孙悟空分桃子)引入问题,例如:“6个豆荚,每个豆荚有6颗豆子,一共有多少颗?”引导学生列出算式6×6=36,并编出口诀“六六三十六”。
  • 2. 探究新知,编制口诀

  • 动手操作:用学具(小棒、圆片)摆出6的倍数,如1行6根、2行12根……6行36根,记录算式并编写口诀:
  • 1×6=6 → 一六得六
  • 2×6=12 → 二六十二
  • ……
  • 6×6=36 → 六六三十六
  • 对比观察:引导学生发现相邻口诀间的递增规律(每次增加6),理解口诀的逻辑。
  • 3. 联系除法,拓展应用

  • 逆向思考:用同一句口诀解决除法问题,例如“24÷4=6”和“24÷6=4”均用“四六二十四”。
  • 巩固练习
  • 填空:6×( )=30 → 五六三十;
  • 解决问题:“每只猴子分6个桃子,30个桃子能分给几只猴子?”(30÷6=5)。
  • 4. 多样化练习

    6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2~6的乘法口诀教案

  • 对口令游戏:教师说前半句口诀,学生接后半句。
  • 邮递员送信:将算式卡片(如12÷3、4×6)投入对应结果的信箱,强化口诀应用。
  • 综合应用:设计购物问题(如“6元一个玩具,买4个多少钱?”)或排列组合问题(如“6人一组,分4组共多少人?”)。
  • 5. 总结与作业

  • 总结:强调口诀的双向应用(求积、求商),归纳相邻口诀的规律。
  • 作业:背诵6的口诀;完成练习册中与生活相关的乘除法应用题。
  • 二、2~6的乘法口诀整体教案框架

    单元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2-6的乘法口诀,理解口诀来源,能用口诀求商。

    2. 能力目标:通过分学具、画图等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和数学思维。

    3. 情感目标:体会口诀的简洁性,增强数学学习信心。

    分课时设计

    第1课时:2-4的乘法口诀

  • 活动:用小棒摆三角形(每边2根)、正方形(每边3根),编写口诀并解决简单除法问题。
  • 第2课时:5的乘法口诀

  • 情境:数手指、分小组(每组5人),归纳口诀特点(得数末尾为0或5)。
  • 第3课时:6的乘法口诀

  • 拓展:结合豆荚、方阵队列等情境,探究口诀规律,对比2-5的口诀。
  • 第4课时:综合应用

  • 练习形式
  • 口诀接龙:学生轮流背口诀;
  • 解决问题:如“6行树,每行4棵,一共多少棵?”(6×4=24);
  • 逆向思维:如“24棵树平均种6行,每行几棵?”(24÷6=4)。
  • 教学策略

    1. 直观教学:通过学具操作、画图(如分桃子、分气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2. 分层练习:从基础填空(如“三( )十二”)到综合应用题(如购物、分组),逐步提升难度。

    3. 游戏化学习:设计“口诀大闯关”“算式配对”等游戏,增强趣味性。

    三、教学资源建议

    1. 教具:小棒、乘法口诀卡片、情境图(如分桃子、分气球)。

    2. 课件:动态演示口诀编写过程,如每增加一行学具,对应口诀同步生成。

    3. 作业设计:结合生活场景设计题目,如“妈妈买了4袋苹果,每袋6个,一共多少个?”。

    通过以上设计,学生不仅能熟练记忆口诀,还能深入理解乘除法的内在联系,为后续学习7-9的乘法口诀奠定基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