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简析:以简洁的语言点明端午节纪念屈原的起源,后两句感叹楚江无法洗刷屈原的冤屈,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深切同情。此诗语言通俗,适合小学生理解。
2. 《乙卯重五诗》·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简析:描绘端午节的乡村景象,包含吃粽子、挂艾草等习俗,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生活气息。
3. 《端午日赐衣》·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简析:通过描写端午节皇帝赐衣的细节,展现节日礼仪,语言典雅又不失童趣,适合诵读。
4. 《和端午》·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简析:借龙舟竞渡表达对屈原的怀念,强调《离骚》的文化价值,情感深沉而语言简练。
5. 《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简析:从帝王视角描述端午节的祥和景象,包含节令饮食与自然风物,语言庄重且易于记忆。
6. 《五月五日》·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未泯生前恨,应自照千峰。
简析:直白表达对屈原的哀悼,后两句以自然景象隐喻其精神不朽,适合小学生感受古诗的情感表达。
其他推荐短诗
学习建议
1. 结合节日活动:通过包粽子、挂艾草等实践加深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2. 图文结合:用插画或手抄报形式表现诗句中的场景(如龙舟、香囊)。
3. 故事化讲解:先讲述屈原的故事,再引入相关古诗,增强情感共鸣。
更多古诗可参考小学课本及《全唐诗》《全宋诗》中端午主题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