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下,“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简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自2016年启动以来,已成为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推动党内教育常态化的重要抓手。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明确指出,要通过深化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持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本文将从教育定位、机制建设、实践路径和保障体系四个维度,系统阐述该方案的深层逻辑与实施策略。
一、明确定位:教育主题与核心任务
“两学一做”的核心在于以思想教育为首要任务,通过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的学习,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政治意识淡薄、作用发挥不足等问题。根据《意见》要求,党章作为管党治党的总章程,为党员提供了思想和行为的具体遵循;系列讲话则是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行动指南。例如,武汉铁路监管局在动员部署中强调,要将“做合格党员”与业务工作结合,明确“四讲四有”标准,突出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等具体要求。
从理论层面看,这一教育活动体现了三个结合: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结合、集中性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的结合、关键少数引领与基层广泛参与的结合。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通过“四个结合”机制(共建联学、党建提升、中心工作推动、内部管理强化),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普惠金融政策落地的实际成效。这种定位不仅强化了党员的政治意识,也为解决“两张皮”问题提供了实践路径。
二、机制创新:常态化学习体系构建
机制类型 | 具体措施 | 实施案例 |
---|---|---|
学习制度 | 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 | 武汉局每月主题党日、季度党课 |
监督机制 | 问题查摆、民主评议 | 安徽省委聚焦党内监督薄弱环节 |
激励机制 | 先进典型选树 | 宁馨社区“学霸光荣榜” |
常态化机制的构建需依托分层分类管理。对于领导干部,需通过中心组学习、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发挥表率作用;对于基层党员,则需以支部为单位,将学习教育融入日常。例如,贵州省委通过民主集中制强化班子建设,山西省委则注重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常态化。这种差异化策略有效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
三、实践路径:载体创新与问题导向
在实践层面,“两学一做”需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通过GPFI国际会议保障工作,组织党员开展“我为会议加把劲”活动,将理论学习转化为服务全球金融治理的具体行动。宁波中心支行的“行读金融、普惠乡间”联学活动,通过实地调研与政策宣传,实现了知行合一。
问题导向是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意见》强调要建立“查找-整改-提升”闭环机制。天津市委通过剖析大案要案反思党内政治生活问题,余姚市支行则结合金融消保工作完善考核办法。这些实践表明,只有将学习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才能避免形式主义。
四、保障体系:组织力与评估优化
组织保障方面,需强化“三级责任体系”:党委抓统筹、支部抓落实、党员抓践行。例如,宁馨社区通过“党员活动季”分季度策划理论学习、志愿服务等主题,并建立“露天讲堂”实现群众共学。武汉铁路监管局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确保责任到人。
评估体系需量化与质化结合。一方面可通过学习时长、问题整改率等指标量化成效;另一方面需引入群众满意度测评,如社区党员在志愿服务中的群众反馈。未来可探索大数据技术对学习效果进行动态监测,进一步提升评估科学性。
总结而言,“两学一做”主题教育通过明确政治定位、创新学习机制、强化实践融合、完善保障体系,构建了立体化的党员教育模式。面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新要求,仍需在三个方面深化:一是加强青年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如开发数字化学习平台;二是强化跨区域经验共享机制,如建立典型案例库;三是将学习教育与基层治理创新结合,探索“党建+民生”新路径。唯有持续优化,方能将“两学一做”转化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