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组织的培养与指导下,我始终以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紧密结合,实现了思想觉悟与业务能力的双重提升。2024年第四季度以来,我通过参与专题学习、社会服务、岗位实践等多维度历练,深化了对党的理论体系的理解,并在教育创新、基层服务等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以下从思想建设、工作实践、自我反思、未来规划四个方面展开详细汇报。
一、思想建设:筑牢理论根基
在政治理论学习方面,我系统研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并参与党组织举办的专题研讨班12次,撰写学习笔记2万余字。例如,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专题学习中,我结合乡村振兴案例,撰写了《基层治理中的群众路线实践路径》调研报告,被市级党建刊物收录。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使我深刻认识到党的政策与民生需求之间的紧密关联。
我通过“学习强国”平台日均学习时长超过60分钟,累计积分位列支部前5%。在参与“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解读”线上培训时,我重点关注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的论述,将其融入所在学校的课程改革方案,推动开设跨学科创新实践课程3门。
二、工作实践:创新服务模式
项目类别 | 具体内容 | 量化成果 |
---|---|---|
教育教学 | 开发思政融合课程 | 覆盖学生800人次 |
社会服务 | 组织社区公益活动 | 举办6场/参与200+人 |
科研创新 | 发表党建研究论文 | 核心期刊1篇 |
在教育岗位上,我创新采用“问题导向+情景模拟”教学法,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共同富裕”理论转化为《社区经济案例分析》课程模块。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老旧小区改造调研,形成提案报告5份,其中2份被街道办采纳实施。这种实践性学习模式使理论知识具象化,学生课程满意度提升至98%。
在社会服务方面,我牵头组建“党员先锋服务队”,开展“智慧助老”专项行动。针对社区老年人数字化生活困境,设计“三步教学法”(基础操作→场景应用→防诈教育),累计培训老年学员150余人次。该模式被区委组织部作为典型案例推广。
三、自我反思:找准改进方向
通过季度民主生活会查摆问题,我发现自身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是理论转化实践的能力有待加强,如在基层调研中未能充分运用矛盾分析法;二是创新突破意识不足,教育教学改革多停留在方法改良层面。例如,在乡村振兴课题研究中,对土地流转政策的解读未能结合最新修订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导致对策建议的时效性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我制定了“双提升计划”:每周参加跨学科教研活动1次,每月研读政策法规更新汇编。目前已建立包含200+个政策文件的数据库,并通过“理论测试+模拟答辩”方式检验学习成效,政策解读准确率从75%提升至92%。
四、未来规划:锚定发展目标
着眼2025年,我将重点推进“三维发展体系”:在思想维度,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框架的研究,计划开展10场基层宣讲;在业务维度,构建“党建+专业”融合课程群,力争培育1个省级教学团队;在服务维度,拓展“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实践项目,建立3个长期帮扶点。
为实现这些目标,已制定具体实施路径:①与市委党校建立联合研究机制,每月参与专题研讨;②申报“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开发模块化教学资源包;③对接农业农村局,获取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库。目前已完成《城乡融合发展指数评价体系》初稿,进入专家论证阶段。
总结与展望
本阶段的思想淬炼与工作实践,使我深刻认识到:党员先进性体现在持续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中。建议未来从三方面加强:①建立理论学习转化效能评估机制;②搭建跨领域实践平台;③完善青年党员成长档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教育改革与社会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员的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