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根据观看《新时代好少年》及争做新时代好青年的心得体会总结,结合相关事迹与精神内涵,从理想信念、品德修养、学习实践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志向
新时代青少年应心怀家国情怀,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如董天晨以航天梦为指引,勤学航模知识,将兴趣转化为探索宇宙的动力;颜玉宏虽身患残疾,仍以成为作家为目标,用文字传递希望。这些事迹启示我们:理想是人生的航标,唯有志存高远,才能在时代浪潮中找准方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青年需以“强国有我”的信念,主动承担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二、锤炼品德修养,涵养精神力量
1. 诚实守信,明德向善
新时代好少年黄玉伟自学手语帮助聋哑同学,用行动诠释了“善小而为之”的品格;张立文作为红色讲解员,以传承延安精神为己任,展现了文化自信与社会责任感。这些事例表明,品德是立身之本,需从身边小事做起,如拾金不昧、尊老爱幼,将传统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 坚韧不拔,直面挑战
颜玉宏用双手“行走”上学、游泳夺冠的奋斗历程,证明了“能吃苦”是成长的必经之路。面对逆境时,新时代青年需以乐观心态和坚韧意志破局,如《觉醒年代》中革命先辈般“舍生取义”的精神,在磨砺中锻造不屈品格。
三、勤学善思,勇于创新实践
1. 知识为基,终身学习
董天晨每年阅读300本书并坚持做笔记,体现了“如海绵吸水”般的学习态度。新时代青年需打破学科界限,广泛涉猎知识,同时注重实践应用,如邵子衿发明卡丁车、参与科技创新的探索精神。
2. 创新驱动,敢为人先
青年应像张力文融合红色故事与艺术表演一样,以创新思维解决问题。无论是科技发明还是文化传承,唯有敢于突破传统框架,才能为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四、担当社会责任,投身时代实践
1. 服务他人,奉献社会
黄玉伟帮助聋哑学生、范修睿发起青少年健康联盟等事迹,展现了“助人即助己”的奉献精神。青年需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如社区帮扶、环保行动,在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
2. 家国情怀,全球视野
新时代青年应关注国家发展与国际动态,如张立文讲解红色历史、董天晨关注航天科技。需以开放心态拥抱多元文化,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
五、脚踏实地,奋斗成就未来
1. 立足当下,锤炼本领
林俊德用兴趣助力贫困山区儿童,启示青年需将个人特长与社会需求结合。无论是学业还是职业,都需脚踏实地,如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建队仪式中少先队员的誓言:“走好每一步,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的接班人”。
2. 艰苦奋斗,不负韶华
新时代青年需继承“永久奋斗”的传统,如黄俊凯以144次/30秒的跳绳速度刷新世界纪录,背后是无数次的失败与坚持。唯有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新时代青年生逢盛世,更应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从《新时代好少年》的榜样中汲取力量,以红色基因铸魂、以创新实践赋能、以全球视野开拓,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